搜索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能数码 > 正文

包含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的词条

智能数码
日期·2024-10-10 09:15

本文目录一览: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的介绍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性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42―1304/TQ,标准刊号为ISSN1004-4730。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96页。

包含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的词条包含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的词条


包含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的词条


[浅议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之构建] 德育课程有哪些内容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性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42―1304/TQ,标准刊号为ISSN1004-4730。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96页。

【摘 要】在不断进步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测试的形式也应当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大学生德育测评是大学生综合测评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应当通过完善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改变德育测评工作策略等方式,真正使得德育测评发挥其激励和的功效,为培养有思想、有担当、有涵养的接班人。

【】大学生;德育测评;综合测评

一、德育测评体系综述

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随着对目前国内教育出现问题的不断反思,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德育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于是,与德育培养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便应运而生。

《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考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德育测评作为德育教育其中的一环,能够通过给予成绩和 评语 的方式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考核,形成对比。学生在争取好成绩的动力下,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质。因此德育测评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必要的。然而,德育测评体系构建的好坏直接决定能否达到德育测评目的,目前应试教育的现象普遍,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德育评价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评价工作,特别是制定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1]

二、构建大学德育测评体系之我见

(一)确立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的构建理念

德育测评是一种考核形式,成绩并不是测评的终目的。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构建理念,即明确高等教育真正的目的何在。新制定的《中华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大学生作为一群即将步入的新兴力量,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感、上进行和与人团结友爱的精神,应当注重他们与、与他人互动的因素。因此,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应偏重于鼓励实践、鼓励学生为他人服务、树立学生的大局观、奖励在学生工作、实践活动中做出的贡献的学生。

(二)大学生德育测评内容

德,顾名思义指的是思想品德。德育测评内容应当围绕思想品德而展开。关于德育测评的具体内容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有人认为“德育素质分值由素养、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实践与劳动、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清洁卫生构成” [2];有人认为德育内容应该包括:“(1)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人生追求。(2)素质:包括理论水平高低、立场是否坚定、觉悟的高低、的敏锐性。(3)品德素质:包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奉献精神、道德观念、法纪观念。(4)心理素质:包括个性心理品质、品格、心理调适能力。(5)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观念和态度、行为风度。(6)劳动态度:包括劳动观念和劳动表现” [3];也有人认为德育测评需考察“思想素质、法制纪律、集体意识、诚实守信、文明修养” [4]几个方面。

德育测评作为一种评价,“不仅仅是要达到区分、甄别、选拔的功能,还更应注重诊断、改进、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5]。因此,笔者以为,大学生德育测评内容并不一定要包揽所有品德品质(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而应该将有针对性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可作的项目作为测评内容。

就拿素质来说,许多观点都将素质纳入大学生德育测评内容,并且将对的态度甚至是革命理想信念、是否积极要求入作为测评内容。笔者认为,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素质是应该的,但是不能过分苛求。“道德品质的标准要求是本民族(或族类)的生存原则,它是真善的、符合人之本性要求的,它是富有生机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非强制性和化的。我们以当代制定的具有倾向性的道德标准和品行原则考查具有活力的不断变化的学生的思想言行,本身即是对其个性的压制与束缚。” [6]另外,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和高等教育覆盖人群的增加,现在大学里面少数民族学学生也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具有本民族独特的信仰,在上也可能会有不同见解。如果高等院校都以目前主流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大学生,以是否积极入来考察学生的德育素质,可能会对少数民族同学有所不公。因此,笔者认为素质可以在德育定性测评中进行客观的表述,便于将来学校或用人单位等不同主体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再次评价;但是在德育定量测评中不宜做得过分,更不能因此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只需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坚持道路、拥护即可。

此外,大学生心理素质、审美观等方面素质是否应该作为德育测评的内容?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心理素质和审美观的测评作性不强,两者都是内在因素较多,更对地是体现在其本人的想法而非行动上,所以以外人(而且不是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的角度对这几方面进行测评是不科学的。

根据笔者关于构建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的理念,大学生德育测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点: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坚持道路、拥护,遵纪守法;2、诚信情况;3、为人处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4、集体意识: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5、服务学校:学校、学院或班级学生工作情况;6、感;7、学习态度;8、文明卫生。

(三)大学生德育测评的方法

目前,研究较多而又较为成熟的德育测评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法”(蒋娜、赵甫,2008)、“灰色关联分析法”(王伟,2007)、“层次分析法”(AHP) (万远英、尹德志,2003)、“接近理想方案的排序方法”(TOPSIS)(陆海琴,2007)以及BP神经网络(严太山,2005)。[7]虽然测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德育测评本来就不像数学等学科可以计算,所以一般来说具有科学性并且符合德育体系构建基本理念的,都可以用于实践作。

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会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并且只有不断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才能够不断完善。学生工作者不仅要严格认真地根据德育测评规则进行作,而且还要懂得反思,通过完善体系、改变德育测评工作策略等方式,真正使得德育测评发挥其激励和的功效,为培养有思想、有担当、有涵养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陈桂淑.大学生德育测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现实意义[J].考试周刊,2008(13):167.

[2] 吴双、李斌雄.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55.

[3] 邓艳葵.构建新型的大学生德育测评指标体系探析(下)[J].广西科学,2002(2):212.

[4] 李升红.对改进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1(8):57.

[5] 鲁宇红、郭建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体系研究[M].东学出版社,2008.60.

[6] 孙明杰、范正生.大学生综合测评与创新精神培养[J].岱宗学刊,2006(3):87-88.

[7] 张润.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版) ,2009(3):141.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的期刊收录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性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42―1304/TQ,标准刊号为ISSN1004-4730。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96页。

【摘 要】在不断进步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测试的形式也应当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大学生德育测评是大学生综合测评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应当通过完善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改变德育测评工作策略等方式,真正使得德育测评发挥其激励和的功效,为培养有思想、有担当、有涵养的接班人。

【】大学生;德育测评;综合测评

一、德育测评体系综述

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随着对目前国内教育出现问题的不断反思,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德育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于是,与德育培养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便应运而生。

《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考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德育测评作为德育教育其中的一环,能够通过给予成绩和 评语 的方式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考核,形成对比。学生在争取好成绩的动力下,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质。因此德育测评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必要的。然而,德育测评体系构建的好坏直接决定能否达到德育测评目的,目前应试教育的现象普遍,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德育评价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评价工作,特别是制定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1]

二、构建大学德育测评体系之我见

(一)确立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的构建理念

德育测评是一种考核形式,成绩并不是测评的终目的。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构建理念,即明确高等教育真正的目的何在。新制定的《中华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大学生作为一群即将步入的新兴力量,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感、上进行和与人团结友爱的精神,应当注重他们与、与他人互动的因素。因此,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应偏重于鼓励实践、鼓励学生为他人服务、树立学生的大局观、奖励在学生工作、实践活动中做出的贡献的学生。

(二)大学生德育测评内容

德,顾名思义指的是思想品德。德育测评内容应当围绕思想品德而展开。关于德育测评的具体内容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有人认为“德育素质分值由素养、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实践与劳动、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清洁卫生构成” [2];有人认为德育内容应该包括:“(1)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人生追求。(2)素质:包括理论水平高低、立场是否坚定、觉悟的高低、的敏锐性。(3)品德素质:包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奉献精神、道德观念、法纪观念。(4)心理素质:包括个性心理品质、品格、心理调适能力。(5)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观念和态度、行为风度。(6)劳动态度:包括劳动观念和劳动表现” [3];也有人认为德育测评需考察“思想素质、法制纪律、集体意识、诚实守信、文明修养” [4]几个方面。

德育测评作为一种评价,“不仅仅是要达到区分、甄别、选拔的功能,还更应注重诊断、改进、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5]。因此,笔者以为,大学生德育测评内容并不一定要包揽所有品德品质(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而应该将有针对性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可作的项目作为测评内容。

就拿素质来说,许多观点都将素质纳入大学生德育测评内容,并且将对的态度甚至是革命理想信念、是否积极要求入作为测评内容。笔者认为,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素质是应该的,但是不能过分苛求。“道德品质的标准要求是本民族(或族类)的生存原则,它是真善的、符合人之本性要求的,它是富有生机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非强制性和化的。我们以当代制定的具有倾向性的道德标准和品行原则考查具有活力的不断变化的学生的思想言行,本身即是对其个性的压制与束缚。” [6]另外,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和高等教育覆盖人群的增加,现在大学里面少数民族学学生也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具有本民族独特的信仰,在上也可能会有不同见解。如果高等院校都以目前主流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大学生,以是否积极入来考察学生的德育素质,可能会对少数民族同学有所不公。因此,笔者认为素质可以在德育定性测评中进行客观的表述,便于将来学校或用人单位等不同主体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再次评价;但是在德育定量测评中不宜做得过分,更不能因此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只需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坚持道路、拥护即可。

此外,大学生心理素质、审美观等方面素质是否应该作为德育测评的内容?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心理素质和审美观的测评作性不强,两者都是内在因素较多,更对地是体现在其本人的想法而非行动上,所以以外人(而且不是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的角度对这几方面进行测评是不科学的。

根据笔者关于构建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的理念,大学生德育测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点: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坚持道路、拥护,遵纪守法;2、诚信情况;3、为人处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4、集体意识: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5、服务学校:学校、学院或班级学生工作情况;6、感;7、学习态度;8、文明卫生。

(三)大学生德育测评的方法

目前,研究较多而又较为成熟的德育测评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法”(蒋娜、赵甫,2008)、“灰色关联分析法”(王伟,2007)、“层次分析法”(AHP) (万远英、尹德志,2003)、“接近理想方案的排序方法”(TOPSIS)(陆海琴,2007)以及BP神经网络(严太山,2005)。[7]虽然测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德育测评本来就不像数学等学科可以计算,所以一般来说具有科学性并且符合德育体系构建基本理念的,都可以用于实践作。

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会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并且只有不断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才能够不断完善。学生工作者不仅要严格认真地根据德育测评规则进行作,而且还要懂得反思,通过完善体系、改变德育测评工作策略等方式,真正使得德育测评发挥其激励和的功效,为培养有思想、有担当、有涵养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陈桂淑.大学生德育测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现实意义[J].考试周刊,2008(13):167.

[2] 吴双、李斌雄.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55.

[3] 邓艳葵.构建新型的大学生德育测评指标体系探析(下)[J].广西科学,2002(2):212.

[4] 李升红.对改进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1(8):57.

[5] 鲁宇红、郭建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体系研究[M].东学出版社,2008.60.

[6] 孙明杰、范正生.大学生综合测评与创新精神培养[J].岱宗学刊,2006(3):87-88.

[7] 张润.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版) ,2009(3):141.

《武工学院学报》为下列刊源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k19126499204@163.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