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脑手机 > 正文

许世友的最后一战 许世友将军讲话真实影集

电脑手机
日期·2024-10-10 09:01

“最后的将军”:最后一战把蒋氏赶到台岛,指挥抗美援朝最后一仗

作者:喵哆哩

许世友的最后一战 许世友将军讲话真实影集许世友的最后一战 许世友将军讲话真实影集


那年,美国人在战场上认识了杨勇,从此心中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杨勇打仗很‘鬼’!”

那年,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与杨勇将军过招后,告诫全世界同行: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军事家的一条禁忌,谁打中国,进得去出不来!

那年, 阿尔及利亚总统本·贝拉访华,特意向主席提出一个要求,想要见一下抗美援朝战争中金城反击战的指挥官。

那年,韩国人彻底服了,他们把金城反击战比作二战时的柏林战争。

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冀平从韩国人编写的《韩国战争史》上看到了父亲杨勇大战金城的战斗经过,从此便迷上了抗美援朝战争。

那年,杨勇将军接到入朝命令,一改往日嗜睡的习惯,兴奋地一夜未眠。

接到调任志愿军二十兵团司令员的命令后,杨勇说走就走,家人没处安置,就和刚刚调任二十兵团政委的王平家十几口人挤在一起。临出发前,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为杨勇和王平饯行。见到杨、王二人,彭德怀开门见山,到目前为止,还没把美国人打疼,他们不老实,谈不好好谈、打又不敢打,整天耍花招,再加上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李承晚,说是要甩开美国人单干,其实,这是美国人背后使坏,你们去了以后要狠狠地教训他们。杨勇听了彭德怀的话,心里美滋滋的,还陪彭德怀吃了午饭。

入朝后的杨勇,接连好几天坐在二十兵团司令部作战室的大地图前一动不动,他看着第五次战役后形成三八线阵地很是变扭,尤其是看着二十兵团正面突出的、形如馒头的敌人阵地,总觉得心里不得劲。

作战参谋戴泽民找杨勇汇报战斗情况,杨勇指着大地图对戴泽民说,这个“馒头”太难看了,三八线就是一条线,怎么到了我们二十兵团的防区就鼓起来了?要想办法削掉这个“馒头”,把三八线给拉直了。

戴泽民如是汇报情况,驻守“馒头”上的敌人虽然比不上美军,但也是李承晚全部的精锐,总兵力包括李承晚的“首都师”和第三、六、八等4个,有纵横交错、坚固异常的环形防御工事杨勇说,不碍事儿,要把敌人打疼,就要专挑硬的捏,要把他打屈服、打疼、打得他跪地求饶。

志愿军十六军军长戴润生了解了杨勇的作战决心后说,杨勇到底打了多少仗,人们已经记不清了,可以说是身经千战,战争练就了他的胆气,到哪决心都大。杨勇决心组织3个军与李承晚干一仗,有人不赞同杨勇的做法,一些经过无数大仗小仗的将军们都觉得杨勇刚刚入朝,胆子和步子都大了些。就连以胆大著称的许世友都说,要慎重。杨得志和李天佑支持杨勇,杨得志还要再调拨2个军给杨勇,让他指挥5个军上。

杨勇把作战计划报到志愿军总部,恰赶上彭德怀回到前线,彭德怀看过杨勇的作战计划后,立马表示赞同,并电报北京。翌日,主席批示同意杨勇的作战计划。当天,许世友来到二十兵团驻地,杨勇上前要与其握手,许世友一个箭步上前把杨勇抱起来抡了一大圈,赞叹杨勇的气魄。

6月23日,二十兵团作战会议召开,杨勇布置了各军任务。五十四军军长丁盛不乐意了,在作战会议上公然说,二十兵团主要领导搞“华北山头”,把重要任务都给了华北部队。会上,杨勇和王平什么也没说,会后,王平把丁盛叫到一旁批评他讲话影响团结,杨勇司令员是二野的,他搞什么华北山头?!

详细作战计划获批后,指挥5个军加若干配属部队的杨勇,又开始不眠不休,他在谋划如何才能让他的拿手好戏穿插在这场战役中发挥奇效,如何才能让部队隐蔽接敌,制造奇袭的效果?最终,杨勇竟然把3000多人的突击部队安插在敌人阵地前沿一昼夜,无一人暴露,直到现在还有人在讨论研究,这一点杨勇是如何做到的。

7月10日,杨勇正式下达作战命令。7月12日,部队都已经进入预定位置,可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一名参谋失踪了,这名参谋曾经给日本人当过翻译,有人怀疑他投敌叛变了,二十兵团作战处处长不同意认定这名失踪参谋投敌叛变的说法,他 认为,如果这名参谋投敌叛变应该带着投名状,也就是这名参谋应该带着由他保管的唯一一份战地工事图去投敌,可是他并没有。

杨勇听了各方汇报,认为这都是无关紧要的小插曲,就目前而言,敌我双方情况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他指示各部队仍按原计划发起攻击。7月13日22时,夜黑无月,大雨倾盆,杨勇一声令下志愿军1000多门大炮瞬间发怒,吐出的火舌直扑敌人阵地,刹那间,李承晚4个师25公里防御阵成为一片火海,突击部队向敌人发起猛攻。23时,敌人的正面防御阵地全部被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正面突击部队与敌激战之时,志愿军68军609团尖刀连一个班在排长杨育才的带领下,化妆成敌人的模样直接插到了敌人白虎团团部,仅用了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与此同时,李承晚的首都师副师长林溢淳也成了志愿军的俘虏。

天亮了,一宿没合眼的杨勇接到中路集团的报告,199师攻打轿岩山受挫,东路集团第一梯队181师未能按原计划控制金城公路,敌人正在调兵反扑。战场态势越是复杂,杨勇越是冷静,他命令199师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拿下轿岩山。199师是在开国大典上代表陆军接受主席检阅的英雄部队,命令一下,全师官兵以完成任务为第一要义,与敌激战13小时终于攻上了轿岩山。

随着199师拿下轿岩山,战役全线捷报频传,金城以南的战线被拉直了,敌人已被消灭1.4万余名。敌人坐不住了,“联军”总司令克拉克从东京飞到了金城前线,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泰勒、韩国国防部部长孙连一也急匆匆赶到了金城战役前线,策划调动更多的兵力夺回金城以南的阵地。

17日,敌人重新纠集6个团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黑云吐岭、白岩山等一线阵地发起反扑。在黑云吐岭主峰前的一个阵地上,志愿军一个排抗击敌人数十倍敌人的进攻3天3夜,最后剩下6名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顽强战斗,用缴获的战斗和石头消灭了100多个敌人。

金城战役就这样结束了,战后有些人怕丢面子对于战损数字讳莫如深,其实这根本不重要,敌人应该感到庆幸,金城反击战战前作战会议上, 杨勇有一个更大胆的战役构想,那就是如果金城战役顺利,给敌人也来一次仁川登陆。只是这个作战计划步子迈得太大,上级没有批准。

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战拉下帷幕,众将领都觉着不过瘾,16军军长尹先炳听说要停战了,很是失望,美国人,你为什么老是跟我16军过不去?那时候,16军正在准备进行一场大反击,直接拿下铁原机场,捣烂“联军”指挥部,斩首克拉克。

有人说,杨勇是“最后的将军”。开始不以为然,仔细看过杨勇将军的战历,似乎确有那么些巧合,杨勇将军不仅指挥了抗美援朝最后一仗,他还指挥过把蒋氏赶到台岛的最后一战——成都战役。欲知成都战役,杨勇将军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对越南的数次自卫反击战的问题

2次。

1、西沙保卫战(中国VS南越)

1973年8月底,南越当局非法侵占中国南沙、西沙群岛的6个岛屿。9月又悍然宣布将中国南沙群岛中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归其福绥省管辖。 1974年1月11日以后,我外交部多次声明和警告,南越并未收敛其侵略行径,反而出动海空军入侵我西沙群岛中的永东群岛。我忍无可忍,进行了英勇的自卫还击,给予来犯之敌以应有的惩罚。

2、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VS越南)

1979年2~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对在中越边境挑衅和入侵的越南军队进行的自卫还击作战。

中国和越南两国山水相连,睦邻友好源远流长。

中国人民对越南人民的抗法、抗美救国战争曾提供了无私的巨大援助,为越南人民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胜利做出过重大牺牲。20世纪70年代中叶,越南结束抗美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后,把中国视为"头号敌人",中越关系急剧恶化,中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从1979 年2月17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广西、云南开始对越南进行有限度的自卫还击作战。3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自卫还击作战的预期目的已经达到,自当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回撤。至3月16日,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1979年惩越战

1978年11月底,广州、昆明、成都三大军区的参战部队完成一切行动准备。12月8日,中央军委下达战略展开命令。12月13日,下达开进命令,至12月底,中国军队9个军、22.5万人云集广西、云南中越边境,箭在弦上。

我军战役部署: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欠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 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杨得志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我之战役决心: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速战速决,歼敌速回。

1979年2月17日晨, 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军队,以9个军的兵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6个省11个县发起进攻,空军部份战机起飞,沿边境我方一侧巡逻,海军部份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

一、东线

我东线当面为越军第一军区,部署有陆军11个师另9个旅/团。成两线配置。第一线为高平、谅山、广宁省广大地区,部署6个师另6个团。其中,325B师位于先安地区,338师位于亭立县太平地区,3师和473师位于谅山地区,304师位于北山地区,346师位于高平地区,广宁省43团位于芒街地区,244团位于河浍县地区,576团位于茶灵地区,49团位于保乐地区,另外在边境各县各有一个独立营。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5个师另3个旅/团。其中312师位于太原地区,431师位于慈山地区,327师位于东潮地区,329师位于鸿基地区,242海岛守备师位于锦普地区。河北省 196团位于谅江地区,38旅位于东幕地区,98团位于陆岸地区。此外,越军中越边境一线有27个公安屯,我钦州地区防城当面6个,南宁方向13个,百色当面8个。公安屯小的几十人,大的百余人,下辖1-4个机动班及侦察组,群众工作组,后勤组等。越战略预备队第一军,第二军在河内地区。

东线战斗第一步战斗重点为高平地区的越346师和位于谅山,同登的3师。346师又称“高北师”,师部驻高平南俊,下辖步兵246团,677 团,851团,炮兵188团。其中246团是师主力,又称“新潮团”,抗法战争时期组建,当时是越军总参直属主力团,曾担任越共中央警卫任务,参加过边界战役和9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越3师又称“金星师”,师部驻谅山及以南,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该师原驻南方,76年 6月调至陆难陆岸地区,隶属第一军区,战前调至该地,该师及141团曾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12团是该师主力,曾获“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

我东线兵团编为北集团、南集团、东集团和机动集团共4个集团,于1979年2月17日分14路进入越南境内,3小时后,北集团突破莫隆,歼敌独立营,向通农前进,助攻部队正在茶灵方向与敌激战,呈胶着状态,一线尖刀部队陷入苦战。南集团突破布局关,歼敌独立营,43军坦克团3小时(11时)进至东溪,14时48分42军126师378团杀到,18时376团也与坦克团汇合,巩固了东溪防御,43军坦克团脱离步兵掩护,单独防御东溪3小时,显示我军步坦协同问题较大,如果不是越军处于被突破初期的混乱中,该团处境堪忧。水口方向已夺占大桥,并架好骡马桥。东集团突破同登。

当我主力穿插部队通过那冈河逼近东溪时,越军17日下午扒开东溪以东山区水库,造成纵长800米,宽约70米,泥水深1米左右的泛滥区,这是南集团、军区前指没有料到的(这反映我军对越情况了解不够,事实上,部队是一边向前进攻,一边侦察敌情)。军区急调工兵2团三个连,两个民兵营和700民工紧急抢修。另决定部队改由水口大桥通过,经过复和县城,上靠松山,进入四号公路,追赶徒步进攻的步兵部队。但事实上水口作战部队并未打下复和县城,穿插路线上的要点还控制在越军手中,原担任该地区作战的部队无法继续攻击上述地区和要点,一部份部队被越军击退。军区前指果断命令19日到达龙州的机动部队在水口、复和地区加入战斗。我机动兵团体力充沛,战斗作风顽强,乘汽车成两路纵队边打边进,立即攻打平江架桥地区周围要点。舟桥84团1个营冒着敌人炮火顽强作业,先后付出20余人的代价后架起了浮桥。此时被堵在班翁水障的部队迅速沿水口、复和、靠松山、四号公路向高平城开进,然而临时改变进攻路线,曲折迂回,一路白白浪费一昼夜时间。

机动兵团在打通四号公路的强攻中,部队付出了许多无谓的代价,特别是搭乘坦克的步兵部队,一路上更是横遭惨祸,一些部队为了让搭乘步兵不被甩下坦克,竟用背包带将士兵固定在坦克上,结果导致穿插部队遭袭击时步兵不能及时下车作战,几乎成了铁板上的鱼肉,有些士兵至死还捆在坦克上,惨不忍睹,笔者在军区内部记录片上目睹了这惨烈的一幕,我军搭乘步兵的坦克部队在一个山口处遭敌反坦克混合部队伏击,狭路相缝,首车被击毁,第二辆坦克接着上,前仆后继,路边一辆被击毁的坦克上四名战死的战士临死尚不瞑目,姿势几乎一样,一根背包带将他们的身体紧紧绑在坦克上。

在高平战区执行穿插的两个部队展开了异常艰苦的挺进,“高山下的花环”已经非常形像的为大家展现了其中的艰苦,事实上,穿插部队饱受的磨难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定一昼夜穿插到位,合围高平越军,实际上穿插四昼夜,期间穿插部队首长为了按时穿插到位,一路不与军区电台联系,以至于许世友司令员大发脾气,战后全军通报批评。其实许世友司令员并不了解四野部队的战斗作风,其实即便与军区联系上了,军区又能给他们什么支援,为什么战前不仔细勘测地形,精选突破地域,为什么战前竟想不到敌人可能破坏道路,扒开水库,为什么因循守旧,拼死去强攻敌重兵守卫的水口,布局关,而不迂回绕过,就好像西线杨得志避开老街正面从两侧插入敌后,虽然夺取时间较晚,但伤亡小,为什么战前对敌情的了解往往与事实不符。为什么没有料到敌人会在我军迂回穿插道路上大量布雷,标定火力打击诸元。事实上一些穿插部队是被越军火力打垮的。一句话,打仗想当然,用老经验套新情况,参谋军官老化,不知己知彼。

2月18日,越军发现我穿插部队,急调346团,851团2营、3营9连,特工20营和一个冰雹“反坦克火箭炮兵连”进占高平以南博山之651、 526、490高地,企图阻挡我军南集团穿插部队,掩护主力撤退,19日我南集团先后战穿插路线上的地雷阵、竹签阵、人工断壁,突破层层阻击,歼灭了上述越精锐阻击部队,其中缴获的越军苏制冰雹反坦克火箭弹现在还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

2月20日,我南集团从东、南两个方向逼近高平市区,至此南集团穿插部队基本到位。就在南集团穿插企图被越军发现的同时,我北集团的行动也同时被越战区指挥官判定为是穿插迂回。客观的讲,越军对我传统的中间突破,两翼迂回包抄战术的理解决不亚于我军。越346师急调一个连乘汽车抢占天险安乐,企图迟滞我北集团快速穿插部队推进速度。

我北集团快速部队由坦克团1营及搭乘的67团2营组成,从通农出发,向河安方向前进,直插扣屯,控制扣屯要点,造成尖刀突破的有利态势。67团主力随后跟进,2营主力当日在安乐地区与越军乘汽车阻击的一个连遭遇,该营及时请示,越级上报军区前指,许世友司令员下令歼灭之。但由于当时三军不佳的通讯指挥系统以及业务人员缺乏训练,传到下面走了样,竟成了原地组织防御,结果尖刀部队没有及时完全占领扣屯地区。

我北集团第一歼灭目标越852团,经过扣屯以南公路溜出重围。而当时由于情报不准,以为越852团在班庄。这支部队劳师费时,翻越重重大山,进入天奉大岭时遭敌阻击,道路被毁,前进受阻。至此,我北集团穿插迂回高平敌西侧后的战术企图归于失败,高平敌军只有由南集团歼击之。军区前指另调机动集团龙州旅从西面避开越军阻击,会攻高平城,此时班翁水障经过我工兵、民兵抢修排水,终于在31小时后能够通行,前运后调趋于正常,后勤供给重新畅通。

2月24日,龙州旅,南集团准备就绪,东西南三面会攻高平,由军区吴忠副司令员统一指挥,前后7小时激战,25日0时25分占领高平省城,但歼灭之敌只是掩护部队,越346师下落不明。25日,前指下令各部份段清剿扫荡,由南北集团组成铁臂来回搜索清剿,机动集团寻歼346师师直及指挥所。2月 26日至3月上旬,346师及地方残余部队基本被歼灭,但没有发现346师指挥机关,估计已经逃出合围圈。

东集团2月17日-2月23日奋战同登,发扬我炮兵火力优势,全歼当地越军全部,创造东线第一个歼灭战范例。2月27日,东集团加强部份师团,进至谅山外围。7时50分进行10分钟炮火急袭,8时各步兵分队展开。29日扫清外围,3月1日9时30分集中300门火炮,30分钟落弹几万发。当时许世友已经打红了眼,亲自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事实上何止许世友打红了眼,东线饱经磨难、血染征衣的各参战部队早就已经是地煞星附体,怒火三万丈了,命令被不折不扣的执行了。

越军自河内增援最精锐之第308师向谅山展开逆袭,并使用化学武器。3月4日,308师被我军击退,我军攻克谅山。谅山以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乱,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

1979年谅山战役

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79年爆发的谅山战役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1979年谅山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谅山战役的背景

从整个战局来说,越军在越北的正规军加地方团、省队、公安屯有10万多人,并不算少,火力配置也很优越。而越北山地险峻复杂,公路也不多,易于防守。越军也熟悉解放军的穿插战略,对于以点带面的防御战法也应有所心得。然而越军还是犯了极大的战术错误,这就是消极防守,孤立地靠各个战略点迟滞解放军的进攻,而没有及时调动机动兵团进行反击以填补战线漏洞。结果在解放军的传统穿插战法之下,越军的防御体系被割裂,一点突破,即被合围。各个战略支撑点互不相援,只好各自为战。经解放军的优势兵力火力打击,这些支撑点只能是坐待而亡。而主要支撑点一失,越军的后续部队则再次面临解放军的穿插分割,造成恶性循环。总的来说,缺乏大兵团作战 经验 ,株守孤城而不是大步进退,是越军的致命伤。经过10天的大战,越北重地高平、老街、柑塘、同登已被中国军队攻占,一线越军345师和346师遭到沉重打击。西线中国13军已进至沙巴,准备围歼进退不定的越军王牌316A师;东线中国55军则乘大胜同登之势,凶猛地压向谅山。

守卫谅山的是隶属河内第一军区的越南人民军第3师。这支部队又称为"金星师",1965年9月组建于越南南方,其名取"南方的一颗金星",象征胜利之意,为南方对美军作战的主力师。在越军中,除组建于五十年代抗法救国战争中的312、316、304、308等 历史 最悠久的头等师外,便数这个第3师了。第3师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其中12团曾获"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在与美军作战中功勋赫赫。141团则能攻善守,曾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第3师从上到下,兵骄将傲,曾喊出过"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去过 春节 !"的狂言。很可惜,摩拳擦掌的第3师出师不利,在同登挨了中国军队55军狠狠一拳,丢了那个"英雄"12团。第3师余部1万余人退守谅山,利用谅山周围山地设防,密布明碉暗堡,准备将中国军队挡在此处。

主攻谅山的中国军队是广州军区第55军及附54军162师,加强重炮集群,另配属43军主力和50军148师,以从东面禄平方向协同进攻。进攻兵力共计7个师8万余人。55军的前身是长沙起义的陈明仁兵团,后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1952年10月,以21兵团为骨干,加入第48军、第49军各一个师,组建成为55军,首任军长为陈明仁。55军的骨干为起义部队,建国前后的主要战绩为剿匪,在解放军的序列中并不显眼。此次对越作战,55军勇克同登,歼灭"金星师"王牌12团,初显风采。

54军是现在军委的王牌,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第44军和45军。44军是前东野7纵,赫赫有名的"邓华纵队",强将手下能有弱兵吗!45军是前东野8纵,是东野中唯一一支从地方部队打成主力的纵队。打衡宝时,45军以丁盛一个师顶住了白崇禧5个师,硬是把"小诸葛"崩掉了牙齿。1952年10月,以44军和45军的主力合编成了54军,首任军长为丁盛。在朝鲜战争中,54军参加了金城战役,直下梨船洞,勇渡金城川,完成了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反击战中,54军部队在东线打出了瓦弄大捷,给了印度军队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在此次对越自卫还击战中,54军奔袭高平,血战4号公路,保障了友邻部队如期克敌。1954军参加了建国后的三场大规模对外战争,堪称人民解放军中的"外战专家"。

43军的前身是东野6纵,后来早逝的红军名将陈光为首任主官,是东野中著名的"两头冒尖"的部队,对敌人凶,对自己人也凶。其6纵16师前身又是解放军全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叶挺独立团!6纵在东野中以善于攻坚野战著称,在辽西追歼中曾歼灭廖耀湘兵团3万余人。1949年全军整编,6纵编为四野43军,洪学智为首任军长。43军后南下两广,追击白崇禧,解放海南岛,军功赫赫。对越还击开战以来,43军长途穿插东溪,其坦克部队一辆坦克孤军冲进东溪,驱散越军,并独守三个小时,等到了后续部队的到来,为围歼高平越军奠定了基础。

50军的前身是辽沈战役中起义的**60军。1949年全军整编为四野50军,军长为起义将领曾泽生。50军是第一批入朝的六个军之一,在第三次战役中曾歼灭过英军皇家重坦克营,在第四次战役中独守汉江南岸,以巨大的牺牲顶住了联合国军优势兵力的进攻,稳定了全局战线。由此,奠定了这支起义部队在全军中的地位。

谅山战役的经过

开始

从正面进攻谅山,只有一条经同登向南至谅山的公路,周围则尽是山地丛林。越军第3师将主要兵力摆在了谅山外围的各个山头高地上,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中国军队的机械化兵力只能通过公路经达此处,便要遭到猛烈的打击。与此针锋相对,中国军队的战法则是先控制外围山岭高地,逐个拔点,扫清谅山外围越军,再沿公路发起总攻。

进军

1979年2月27日清晨,谅山战役开始。中国军队发起了10分钟的火力急袭,然后55军兵分三路,以163师487团猛攻扣马山,488团进攻417高地,164师491团直取巴外山。其时整个谅山周围大雾弥漫,天上又下着细雨,能见度很差。中国军队像潮水一样扑向各个高地。扣马山、巴外山、417高地分布于谅山两侧,距离市区3~5公里不等,大都由十几个山头和高地组成,其间遍布丛林和岩穴,地形十分复杂险峻。越军防守部队占据了各个山头和高地,以迫击炮、火箭筒和高射机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居高临下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

进攻扣马山和417高地之战一波三折。其时天空雨雾弥漫,因为看不清方向,中国军队密集的进攻队形经常误撞越军火力网,遭到了很大伤亡。为打开局面,坦克部队发起冲锋,以坦克和战车为先导,吸引越军的火力,引导步兵进攻。这个 办法 开始还比较有效,步兵跟着坦克逐次跃进,不断向纵深插入。后来越军集中"冰雹"火箭弹和高射机枪进行火力打击,中国军队坦克连续被击毁击伤,进攻再次被压制。关键时刻,中国军队的炮兵进行了纵深炮击,以密集弹着点开辟进攻道路,同时还发射大量燃烧弹,为茫茫雨雾中的步兵 指示 攻击目标。进攻部队也改变了打法,将密集队形组成不同梯队,以营为单位,采用班、排疏散队形,交替掩护,多路攻击。炮兵观察所紧随步兵前进,随时为炮兵提供 射击 坐标,呼唤炮火支援。步兵每攻下一个制高点,便发射信号弹,炮兵部队则立即进行向上200米火力突击,将越军的下一个火力点置于火网之下。然后,步兵再发起冲击。这样,中国军队像梳头一样密集推进,拔点攻击,一个个打掉了越军的火力点。血战至27日下午17时,163师终于攻占了扣马山主峰和邻近的417高地。164师491团进攻巴外山的战斗也很激烈。巴外山位于谅山市东北,由10余个大小不同的高地组成。在此防御的越军有1个营,主要兵力固守在巴外山主峰和北侧的440高地,炮兵布置在主峰西侧,阵地外围设有大面积雷场。阴雨浓雾中,中国军队发起强攻。491团打得很聪明,以一个营的部队从东面佯攻,吸引了越军的火力。另以一部秘密潜伏接近,迅速排雷,将越军的雷场打开了一条通道。然后中国军队穿过雷区,攀上陡壁,突然接近越军阵地,双方激烈对射。与此同时,491团另一部迂回主峰西南,发起突然攻击,一举摧毁了越军炮兵阵地。各路中国军队发起全面攻击,东西夹击,历经肉搏推向主峰。经一天激战,全部歼灭防守越军,占领巴外山主峰。

同时

与此同时,54军162师进攻谅山西北的七溪。七溪,在1950年抗法边界战役中,曾是法军覆灭的坟场。而此次,面对中国军队的凶猛穿插,越南守军很快便土崩瓦解。中国军队一鼓作气占领了七溪,控制了重要的飞机场,切断了越军东援谅山的交通要道。而在谅山东部的禄平、横模地区,中国军队43军不顾连日激战的疲累,长途奔袭,连续击破越军防线,如期攻克禄平,控制了越军西援谅山及海上南逃之路。

激战至2月29日,谅山外围防御要点已被全部扫清。中国军队从东、北、西三面直扑谅山市区。仗打到这个份上,越北的大势已经 决定 了。因为越军迟迟没有调动预备队进行反攻的迹象,仅靠谅山孤城是无论如何挡不住中国军队进攻脚步的。然而谅山又太重要了,失了谅山,首都河内就将直接面临兵锋之下。因此,英雄的"金星3师"在此作了最后一搏。

3月1日上午,55军集中了300余门火炮猛烈轰击谅山,30分钟落弹几万发,谅山市被炸成了一片火海。随后,55军分兵数路,以163师为主攻,其489团主力沿铁路向谅山奇穷河大桥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沿铁路西侧展开向谅山北市区攻击;488团沿279高地亦向奇穷河大桥攻击前进,协同489团歼灭铁路以东、谅山以北地区之敌。164师和165师则紧靠163师左右两翼协同进攻。越军3师依托防卫阵地节节抵抗,猛烈程度堪称空前,其炮兵部队竟与中国炮兵打起了对攻,谅山之战成为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最激烈的战役。

在中国军队进攻的主要线路铁路沿线附近,分布着大小石山和279高地等几个山头制高点。越军以高射炮、高射机枪和重机枪组成密集火力封锁了进攻道路。中国军队发起数次进攻,伤亡很大而进展缓慢。在加强了炮兵火力支援后,489团推进到了大小石山脚下,488团也包围了279高地。因守敌火力过于密集,互相支援侧射,进攻至傍晚,中国军队仍无法得手。3月2日晨,中国军队改变战法。在进行了10分钟的炮火急袭后,坦克部队和炮兵部队进抵前沿,以猛烈炮火压制越军火力。同时,中国军队分成多路集群,同时向大小石山、279高地发起攻击,另以一部沿铁路穿插奇穷河大桥,准备截断北市区守敌退路。争夺大小石山的战斗极为激烈,为消灭越军火力点,中国军队把坦克和直瞄火炮前推至距敌500—800米处,进行猛烈的抵近射击,压住了越军火力,从而掩护步兵小群多路从侧翼接近。各个山头上越军的碉堡、岩穴成群连片,中国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奋勇迫近,利用炸药包、爆破筒和火焰喷射器,一个洞一个洞地拔点攻击,逐渐占领表面阵地。激战至9时45分,小石山被攻克。依托小石山阵地,中国军队加快了进攻速度,一面以炮火居高临下压制大石山之敌,另一面发起多路进攻,使越军四顾不暇。至上午11时,大石山和279高地也被攻占。与此同时,另一部中国军队沿铁路穿插跃进,经几度混战,直插奇穷河大桥,堵住了大桥以北地区的越军的退路。

谅山战役的结果

中午时分,55军163师、164师和165师全部突入谅山市区。越军据守建筑物和路障顽强阻击,中国军队以坦克向前直冲轮番打掉越军火力点,又将火炮推到大街上,抵近平射,步兵再冲上去肃清残敌。中午12时,164师491团3营冲入了省府大楼,在楼上升起了中国军队的红旗。随后,谅山市公安局、 国际 旅行 社等地纷纷攻克,各路中国军队会师于奇穷河大桥。战斗至3月2日晚,越军的零星抵抗被肃清,谅山北市区全被中国军队控制。

仗打到这时,可以说战前的预定目标已全部攻占,按中央军委的要求可以撤军了。然而越南此时却通过宣传工具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军队没有占领谅山!原来,谅山北市区不过是新市区,而奇穷河南的是老市区。越南政府肉烂嘴不烂,口舌之争招致了更大的打击。这一下中国军队被激怒了,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在 请示 了中央军委后,下达 命令 :"奋勇前进,打过奇穷河!"

3月4日6时50分,中国军队55军、43军等部队组成突击集群,以猛烈的炮火开路,冒着弥漫天地的浓雾,沿奇穷河大桥和乘冲锋舟、橡皮舟等分数路抢渡奇穷河。越军第3师据守南岸的428、391和文庙等3个高地,进行了顽强抵抗。然而大势已去,在优势中国军队的进攻下,越军伤亡惨重,陷入混乱之中。至4日中午11时,3个高地全被中国军队夺取。越军第3师苦战不退,结果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主力部队基本被歼,谅山彻底攻克,中国军队最远向奇穷河以南推进了5公里。

谅山战役的影响

谅山战役至此结束。中国军队占领此处,再向南已是一马平川。如果中国愿意,饮马河内也是指日可待。越南首都此时已是一片混乱。

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55军一战成名,在此次对越作战中歼敌1.3万余人,成为东西二线9个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

1979年,许世友下令炮轰谅山,不留一间房!越军:我们就剩72人

1975年,毗邻我国的越南终于获得了统一,本该安安稳稳恢复民生、发展经济却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更没想到受过我国帮助的越南竟恩将仇报,企图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一蛇吞象,厥大何如?越南如此野心勃勃,我国岂能被弹丸小国所欺负?

因此在1979年2月17日,我国人民解放军陈兵于中越边界,分别从广西、云南东西两线发起进攻,与越南正式开战,势必要让“白眼狼”的越南知道,东方雄狮绝不是空有其名。

在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打得最为惨烈的战役可谓非谅山战役莫属,从此战役被称为“绞肉机”中可见一斑。 在此次与越南的最后一战中许世友将军更是因敌方的卑劣行径而曾愤怒地下令:“拂晓发起攻击,谅山一间房也不能留”。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可身为我国近邻的越南却没有这么好,相反地它更像吸血的蚂蟥一般,附在我国身上为自己榨取好处,却做着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事。为什么要这样说越南呢?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一穷二白,一切都百废待兴,人民尚且食不饱腹,却为了支持反抗法国侵略者的北越 社会 主义政权勒紧自家的裤腰带,向北越援助了大批的枪支,数百门火炮,甚至还派出了专业的军事人才,为他们的军队做军事指导,可以说,是相当尽心尽力地帮助北越了。

不仅如此,后来美国企图侵略越南,我国也是慷慨解囊,援助了越南大量的军事物资,帮助越南打败了强大的美军,越南最终才得以成功独立。

可越南却丝毫不念及我国的援助之情,反而恩将仇报,与苏联相勾结,妄想蚕食我国领土,更杀死了多名手无寸铁的公民,在这种屡次挑衅我国的情形下,我国忍无可忍,最终中央军委下令几十万解放军兵分两路,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序幕。

谅山作为越南北部的天然屏障,扼守于山地与平原的分界处,过了谅山便一马平川,直取河内,因此谅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有“下谅山而越王降”的说法,这也注定谅山一战势必血肉横飞。

1979年2月27日由东线作战的许世友将军率领着斗志昂扬的人民解放军,威逼谅山。而防守谅山的是有“金星师”之称的越南人民军第三师以及地方武装近10万人,第三师曾是越南对美作战中的主力部队,其下辖的团曾获得“英雄团”的称号和“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的称号。

也许是在与美军作战中所获的战绩让他们忘乎所以,第三师十分狂妄,并没有把我国军队看在眼里,结果最后却被55师狠狠教训了一顿,打得落花流水。要知道,越军用来对付我军的游击战术,正是当年我国援助越南时传授给他们的,如此却妄想以此来对付我军,可真是班门弄斧,滑天下之大稽。

当时越军将整个谅山都布满了雷区和防御工事,而我军对谅山的地形并没有驻守此地的越军清楚,再加上雨雾弥漫,看不清方向,中国军队密集的进攻队形经常误撞越军火力网,遭到了很大伤亡。

但我军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打败,终于在激战后成功扫清谅山外围防御要点。没想到,狗急跳墙的越军竟然违背了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对我军释放了大量的毒气,令我军损失惨重,被迫撤出谅山以保持实力。

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令许世友将军怒火中烧,在我军撤出谅山后,许世友将军立即命令所有的炮兵部队准备,数百门火炮,都对谅山虎视眈眈。不仅如此,他还放下话来,在炮击之后谅山上的房屋都要荡然无存,必须让越军为他们的卑鄙付出代价。

于是,在许世友将军的一声令下,数百门大炮齐齐向谅山发起攻击,据统计大概30分钟内就发射了上万枚炮弹,谅山瞬间化成一片火海,炮声震耳欲聋,越军瞬间死伤惨重,血肉横飞,葬身于炮火之下。

后来,许多经历过谅山战役的越南老兵,都不愿再回忆起那场触目惊心的“炮弹雨”,满目的炮火简直让人永生难忘,在梦中都会被猝然吓醒。在炮雨的持续半个小时的轰炸下,谅山连一处能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遍地都是焦土废墟。正是这炮火连天,彻底将越军的士气打没了,我军一路势如破竹,谅山全境很快就被我军占领了。

谅山一战越军死伤惨重,越军321师团长阮少雄,在战争中不幸被流弹击中左眼,再也无法重新回到往日的神采,他后来曾在回忆录中悲痛万分地写道:“我们光荣的219团1450人,只剩下72人了!”

而经此一役,越南更是无力反抗,不敢再得意洋洋。毕竟在打下谅山后,越南河内许多高官都携带家属仓皇出逃,可以说只要我军愿意,都可以一路往下直取越南首都河内。

但我国自上个世纪就深受外来侵略的苦难,中国人向来有血有肉,自己曾受过的苦,绝不愿再施加于他人。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便宣布我国永远不会侵略别人的国土,于是中国政府宣布将从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而许世友将军在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撤回途中,将越南一些基础设施、矿场、工厂、军营等设施进行了爆破和搬迁。这些设施和物资大多都是当时中国勒紧裤腰带支援的,越南人用中国人的援助反过来进攻中国,此种行径真的是让人对这位“邻居”感到心寒和愤怒。

更让人无语的是,越南虽然不敢再犯,却在越南战争结束之后,在谅山附近修建了一个名为谅山万人坑的纪念馆,而我国的自卫反击战也被歪曲为侵略战争,这种歪曲 历史 事实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

如今,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我们也要从过去的 历史 事件中吸取到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受人欺负,就必须积极发展自身。国家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79年黎笋拒绝中国谈判建议,只接受武力解决,许世友:继续增兵

对越自卫还击战爆发的第4天,作为这场战场的始作俑者,越南的黎笋仍旧坚信: 中国军队必败无疑,因而暗中调兵遣将,企图对参战解放军来一个大规模反扑。

面对中国方面提出 “双方应迅速举行适当级别代表谈判,恢复两国边境安宁” 这个合理的建议,黎笋集团不仅一口拒绝了,而且还指使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阮基石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世界宣称: 越南根本不会接受任何谈判。

显然,黎笋集团认为越南当时拥有足够的底气通过军事手段战胜中国军队,因而摆出了一副非常强硬的态度,拒绝非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中国军队若不能在军事层面上狠狠收拾越军,黎笋集团就不会放弃军事扩张的计划。

对此,时任南疆前线总指挥的许世友将军紧急调派成都军区50军及其他军区的数万大军参战,激战数日后,尽管黎笋集团内部个个都嘴硬,但在接下来的交战中,黎笋本人还是乖乖地听话,极力避免事态扩大,始终不敢动用其空军部队参战,其精锐陆军师也刻意撤出战斗。

黎笋叫嚣不接受任何谈判的底气

开战初期,黎笋集团之所以这么自信,主要是因为侵柬越军确实打出了一场像模像样的战争。 此前,20万越军步兵部队在500余辆坦克装甲车,500余架次的飞机和大量内河舰船的协同下,仅用10余天时间,就将柬埔寨24个师约8万人的部队击溃。这样的战绩,在当时可谓是一场典型的闪电战。

1月7日,侵柬越军全面控制柬埔寨首都金边以后,铁了心要挑起中越两国之间战争的黎笋对越南军队的整体战斗力非常自信,其个人野心也极速膨胀,以至于在1月8日当天,黎笋无视中国的严厉警告,更无视越军内部反对与中国开战的声音。

有越军将领在会议上指出,一旦中越战争爆发,中国军队是进行本土防御作战。在国土面积巨大,人口是越南十几倍的中国面前,越军没有胜算,应该从长计议。也有越军将领指出,越南连年征战,百姓贫苦不堪,要是再跟中国交战,恐怕得不到民众的支持。

很快,这些反对意见就被黎笋用杀气腾腾的目光和表情给压下去了。

黎笋整人的手段,众人皆知,敢在会议上公开发表不同意见者,基本上都是一些有实力不怕黎笋报复的人员,没有实力的人员只能强作笑颜迎合黎笋。

对此,黎笋表示,越南有上百万身经百战的正规军,又有数百万之众且战斗力不亚于正规军的民兵部队。越军的武器装备又比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先进,又占据着地形优势,还打不过区区几十万中国军队?

就这样,越军上下都充满了盲目的自信。此时,只要黎笋集团有所收敛,不继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中国也不至于非要对越南大动干戈不可。但就算是中国军队大兵压境,黎笋仍旧肆无忌惮地派兵越界挑衅。

2月17日,约45万解放军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同时对越南北方6个边境省份发起总攻,打了边境沿线越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黎笋及其亲信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沾沾自喜。

在黎笋看来,中国出兵教训越南的规模越大,越南就更有机会对中国实施大规模反扑,到时候,越南以“受害者”的身份,直接割走中国一大片土地不成问题。

打到2月20日的时候,40余万中国军队虽然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但面对越军的节节抵抗,似乎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在东线战场上,43军的两个师只向西推进不足10公里,55军6万余人还在距离友谊关仅有4公里的同登镇磨磨蹭蹭的。41军、42军和54军在高平战场上也是进展缓慢,就连只有越军1个团防守的朔江防线都没打下来。

在西线,中国的11军、13军和14军,似乎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在只有500余名越军防守的老街市一带也是磨磨蹭蹭的,这让文进勇、武元甲这些越军将领看到了取胜的希望,越军大规模反扑中国军队的计划正在酝酿着。

拒绝谈判,只要反扑

面对中国方面提出通过谈判手段恢复边境地区安宁的建议,黎笋及其亲信不仅直接拒绝了,还故意昭告天下,表明了越南方面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没有留下任何商量的余地。

在拒绝谈判的同时,黎笋集团收拢了边境沿线溃败的越军,将这些兵力集中起来,又调派越军主力师316A师增援西线柑塘、北浒省越军增援高平、驻扎在谅山市的越军第3师主力增援同登镇、河内方向的327师、337师和308师增援谅山、越军338师460团和462团在亭立县和禄平县两地围堵解放军43军两个师、广宁省的325B师和平辽省第4师夹击中国广西军区独立师主力。

从越军的增兵情况来看,黎笋集团的重点反扑目标是负责攻打谅山北面的解放军55军。至于广宁省、高平省、黄连山省这些地方的越军,只是起到牵制作用。

当时,黎笋集团控制下的越南正陷入百废待兴的局面,越南民众吃不饱穿不暖,越军还要三线作战,要不是有外援,越南北部的越军根本没法与中国军队打一场用兵规模超过20万人的大仗。

由于越军占据地形优势,而且谅山是越南国都的北大门,所以,黎笋集团以谅山市为核心,对中国军队实施一次大规模反扑,非常有必要,而且超出了军事层面上的意义。

假设越军击败了中国55军,高平之围迎刃而解。而越南第二军区和广宁省北部,越军只在第一线投入了少量兵力,就连老街市也只有500余人驻守。如此一来,中国军队在军事层面上就陷入了被动,越军因此有机会对中国境内实施大规模军事反扑。

不过,这只是黎笋及其亲信的一厢情愿罢了。当时整个越南上下,都找不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即便是中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副军长级别以上的将领,都能吊打武元甲、文进勇、黎仲讯这些所谓的越南“战神”。

很简单,中国军队虽然在战前已经公开了战略意图、出兵规模等信息,但越军始终摸不清中国军队的具体进攻时间,也摸不清中国军队的主攻方向。黎笋集团策划的反扑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中国军队看破了。所以,说越南没有军事高级军事人才,一点都不夸张。

中国军队继续增兵给越军一点颜色看看

发现越军反扑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时任南疆战场总指挥许世友将军并没有慌张,根据战场局势的变化,先是调派还在中国边境二线地区待命的部分兵力押上去,然后命令成都军区50军、54军的160师和161师南下增援作战。

5个师70000余人,许世友将军只给西线增派一个149师。在东线,除了148师投入到谅山战场外,剩下的3个师都投入到高平战场上。

仗打到2月23日下午的时候,黎笋集团可能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此时才发现,中国军队突然发力了。此前,看似固若金汤的朔江防线,于2月22日被中国41军122师一举攻克了。2月23日白天,看似兵力不足的中国13军,在代乃地区仅用2个连的兵力就能让越军王牌316A师在代乃地区损失了一个团的兵力。

再看看黎笋集团十分看好的谅山战场,越军第3师为了救援同登镇区的第12步兵团和公安12团,该师麾下的炮兵团和第2团,北太省独立197团损失惨重。同时,谅山市本来就处在中国边境地区的炮火射程之下,越军反扑55军的计划似乎缺乏可行性。

对此,黎笋匆匆叫停了越军的反扑计划。2月23日晚上,越军316A师仓促撤出战斗,逃向到黄连山省沙巴县据守,放弃了增援柑塘的计划,驻扎在高平市北部的越军346师随即化整为零,不再与中国军队打正面战。

此后,一线越军全线溃败,面对势如破竹的中国地面部队,时任越南空军司令员陶庭炼不断命令其空军飞行员驾机撤离交火区,禁止空军部队参战,以免事态扩大。

短短几天时间,黎笋集团就从态度极度嚣张迅速转变为吃哑巴亏,倒是令人感到意外。不难发现,黎笋已经没有跟中国军队叫板的底气了。

越南虽有熟悉地形,但单兵战斗力强悍的百万大军。但中国军队最善于使用各类炮火,每次交战,都是在轻武器射程之外就给前线的越军致命的打击,前线的越军主动进攻也好,据守坑道也罢,都难逃中国军队炮火的打击。

以316A师148团为例。该师是中国名将陈赓和韦国清一手教出来的,在抗法战争中一战成名。在抗美战争、越南南北战争中鲜有败绩,平时负责为越军其他陆军师基层军官提供日常训练指导,素有“越军教导师”之称。其麾下的148团又称“先锋团”,战斗力确实强悍。

没想到,在代乃一战,中国13军39师只是用2个连队的步兵做诱饵,吸引越军148团发起进攻。结果,39师后方的炮火就像冰雹一样密集,仅用了一天,就打残了越军148团。这样的战例不只是越军148团遇到,在其他战线上,大部分阵亡的越军都是被中国军队的炮火杀伤所致。

技不如人,再打下去,越军的损失更大,到时候不仅仅是北线越军溃败,就连西线占领了柬埔寨和老挝的越军也要吞下战败的苦果。

为此,黎笋及其亲信不得不认怂,极力避免事态扩大,只希望中国军队早点撤走,给越南保留一点颜面。

参考资料:

[1]王振川: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79:173

[2]吴鹏富、林儒生: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飞行大队长[J]兵器知识,2017(6):4

[3]周德礼:许世友的最后一战[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

[4]倪创辉:十年中越战争下[M]天行健出版社,2010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哪一年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

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1906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1927年参加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副军长兼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进入红军大学深造。

抗日战争开始,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1940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1942年任山东纵队参谋长,10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归国后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期间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1979年又在广西方向指挥边防部队胜利地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杨得志上将

杨得志, 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1928年2月参加工农革命军。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曾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团长,在威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中,歼敌1000余人。后任第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1939年春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1940年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1944年4月率部返回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1、第2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爆发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杨得志再次受命负责西线云南边境的战事,军事界普遍认为西线战绩优于广西边境由许世友负责的东线,单从战果上比较,我东线集团军的战绩要强于西线部队,东线集团军谅山战役全歼敌王牌13师,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大战果。但说到伤亡,东线集团军却远远大于西线,甚至还出现了整个一支连队被敌人俘虏的局面。也正是由于西线战功的卓越,杨得志事后得以晋升总参谋长。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许世友与杨得志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另外约有50000越南平民伤亡,在当时越南全名皆兵的情况下,可算作战斗人员伤亡)。但是我们也为胜利付出了27000人伤亡的代价,其中阵亡将士为6000多人,负伤战士为21000多人。

另外,先后参预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还有33岁就被授予少将军衔而晚年又挎起卡宾枪出现在亚热带丛林指挥作战的“中国巴顿”吴忠将军。

吴忠将军(1921—1990),原名吴光珠,字宝山。四川省苍溪县人。家住四川省苍溪县东溪镇小龙山。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二六八团排长,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排长、副连长,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连长、副营长,教导第三旅八团营长,鲁西军区第八军分区地区支队支队长,第五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二十旅五十八团团长、副旅长、旅长,第二野战军五十二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师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7年9月,34岁时就成为我军第一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开国将军的吴忠少将,在担任了7年北京卫戍区司令后奉调到广州军区,给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当副手,任副司令员。  

1979年1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有位年愈六旬的老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第40军全部、42军、54军各一部和两个坦克团协同作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克高平等6城,严惩了越军,为捍卫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了力量。他就是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吴忠将军。

1979年3月5日,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在1个月的作战中,吴忠指挥南集团部队转战越北山区,连克数城,歼灭越军近万人。回国后,吴忠继续接受了长达8年的审查。

1987年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党委对吴忠做出最后结论:“经审查,吴忠同志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在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市委书记期间,没有参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1990年2月26日,吴忠在海南岛不幸逝世,终年71岁。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7年离休后,仍在为部队建设贡献余力。

许世友被授上将心有不满,周恩来只说了2个名字,让他哑口无言

1955年大授衔后的一天,周总理的办公室却闯进了一名不速之客,这名不速之客就是刚被授予上将的许世友,许世友上将一见到总理就气呼呼的说: “总理,我对这回的授衔不满意,凭我的功劳,我认为我够资格评大将。”

周恩来总理了解许世友,知道他是个直性子,他没有给许世友过多解释,只平和地说出了2个名字: “粟裕和萧克,一个是大将一个是上将。”

许世友一听到这两个名字,顿时哑口无言。

许世友是个功夫将军,一生戎马获得过无数战功。

他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就 正式开启了精彩纷呈的革命生涯 ,而八年的习武生涯也使许世友在战场上如虎添翼, 在军中留下赫赫威名,更是让他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 。

参加红军后,许世友认定只有共产党才是拯救中国于水火的唯一希望。

于是他把满腔的热血都投入到战斗中,每场战役他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第一线,不知有多少敌人丧生在他那把缠着红布的大刀下,背着一把大刀的 “许和尚” 已让敌人闻风丧胆。

短短几年, 许世友就因为作战的英勇从一名普通战士晋升到了军长 。

抗日战争时期的许世友,率部与胶东地区反共的顽固分子坚持斗争,最终击败了敌人,重新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成功的 扭转了胶东抗日的被动局面 ,并带领部队数次挫败日伪军的清剿, 使胶东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发展 。

由此,许世友还获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许世友是名战将,打红了胶东半岛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役中许世友也都是可圈可点的,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在军中那可是声名远扬,威名赫赫。

所以,当1955年中央准备为在革命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将士们论功评奖,并进行军衔评定时, 许世友一听说自己评定的是上将心有不满,他觉得以自己的军功上将有点低了,他认为自己起码能评个大将。

许世友是习武之人,是个暴脾气直性子,他认为自己军衔低了,想都没想就直奔总理办公室,一进门,许世友的大嗓门就发声了: “ 总理,我对这回的授衔不满意,凭我的功劳,我认为我够资格评大将。 ”

周恩来总理看着来吐槽的许世友,没有给这个炮筒子做任何解释,只说了两个名字: “粟裕和萧克,一个是大将一个是上将。”

许世友听到总理说出的这两个名字,立刻就哑口无言了。

总理提到 粟裕和萧克 ,许世友立刻哑口无言,还满心欢喜地接受了上将这个军衔,看得出 粟裕和萧克对许世友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

粟裕被称为”战神“、“常胜将军”, 他甚至是让蒋介石最为头疼的我军将领,被老蒋评价为 :诡计多端,神出鬼没。

而最让人吃惊的是,粟裕从来没有系统地上过任何军事院校, 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不夸张地说完全是天才。

粟裕和很多元帅、将军们都合作过,他不仅 能指挥大兵团作战也参加过游击战 。

粟裕在战略战术上的灵活性,获得了上级和合作者的好评。

每次战役结束后粟裕总会 进行自我总结、复盘,反复推演 看自己在作战中有哪些失误,以便及时改进。

所以,粟裕的作战策略是 随着战场情况变化而变化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一点许世友作为粟裕的部下,是深有体会的。

粟裕的老搭档陈毅元帅曾经这样评价粟裕: “愈出愈奇,越打越妙”。

而毛主席也称赞粟裕 : “指挥准确,既灵活又英勇,所以才能常胜。淮海战役,粟裕是头功。”

而萧克,他是黄埔四期生,参加过北伐,也参加过南昌起义,曾经在井冈山与毛主席共事。

他也曾是一名赫赫有名的战将,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立下赫赫战功, 作为早期革命队伍中的知识分子,萧克指挥作战的方式也是与众不同的,经常是巧用妙计,最出名的就是经常以少胜多, 被誉为是 “军中小诸葛。”

萧克最出名的就是石家庄保卫战,石家庄解放后,国民党不甘心失去华北,决定派遣大量兵力 对石家庄实施偷袭 ,而阎老西为了 向老蒋表忠心 也同时派兵向石家庄行进。

然而当时的石家庄 我军只留了少量的警备兵力 ,而距离石家庄最近的部队即使急行军来支援最少也得三天,而敌人的机动部队却已快兵临城下。

就在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得撤离石家庄,以免以卵击石伤亡太大时,被组织委派为此次战役指挥的 小诸葛萧克 发话了: “同志们,不要着急,这次战役我准备效仿诸葛亮来一场‘空城计’,以拖延时间等大部队的到来。”

随即,萧克就抓紧时间布阵,他在 城中仅留少数战士防守,剩余人员人去城外敌人的必经之路对敌人进行拦截。

而来偷袭的敌人在半路上遇到我军的拦截,又看到石家庄的城门大开,担心进城遇到埋伏被包了饺子,便慌不择路地撤退了。

萧克这次是大获全胜,为支援部队的抵达争取了有效的时间,石家庄的危机也顺利解除了。

这样一位老资历,在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别人觉得他的衔低了,他却真诚地说: “ 那么多的战友都牺牲在了革命的道路上,而我却幸运的活着,活着见到了新中国的成立,我已经很满足了,至于授什么衔,我听军委的。 ”

许世友意识到战功如此显赫、获得如此赞誉的粟裕才评了个大将,而资历如此老,战功也毫不逊色的老前辈也只是个上将,自己评个上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他为自己的斤斤计较感到羞愧 。

心直口快的许世友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他立刻向总理道歉: “总理,是我太小心眼了,我只认为我自己功劳大,觉得只评了上将不公平,现在我明白了,我知道错了,总理。”

周总理看得出许世友是真心知错,于是又安慰许世友: 评衔是对一个人的认可,但并不是绝对的,那么多为革命付出生命的同志们,他们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又能用什么军衔来评定呢?

许世友自从与总理谈过后,他彻底的想通了,他很高兴的接受了自己的上将军衔,并在之后更是尽心尽力的为国家为人民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1979年,已是七十四岁高龄的许世友又被中央委以重任,指挥 东线战场,给忘恩负义的“白眼狼”越南以沉重的打击.

许将军不负众望,不仅在云南一举清剿了当地的越南特务,还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中央要求的对越南实施的战略打击目的,这就是许世友的 光辉的最后一战-对越自卫反击战 。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许世友将军就向中央辞去了职务,彻底归隐田园了。

许世友老将军喜欢种地,他总是说: “我是农民的儿子,现在终于又做回农民该做的事了” 。

在南京的家中,他把原有的花园改造成庄稼地,种菜、种庄稼,老将军都亲力亲为,一派田园风光。

许老将军侍弄完庄稼、菜地,休息时总爱抚摸自己的上将礼服,摸着摸着他会禁不住笑出声来,然后就是暗自神伤......

然而,这种悠闲的田园生活是如此的短暂。

1985年,许老将军因为频繁的腹痛被送到医院检查,而 检查结果是肝癌, 家人、战友都劝他赶紧住院治疗。

但许老将军却拒绝了,他说: “我已经快80岁了,比起那些牺牲在建国前的战友们,我已经很知足了,我知道这种病是治不好的,不要再浪费国家的资源了。”

在老将军最后的日子里,他经常待在自己的田地里,看着那些蔬菜、庄稼茁壮地成长着,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 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它们成熟了 。”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因病在南京逝世了,享年80岁。

许老将军也在此刻用了他一生中唯一的 “特权” ,没有响应国家的号召 进行火葬 ,而是经过中央特批土葬为母亲尽孝。

许世友将军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他有不满就直接提出,明白后立刻诚心认错。

铁骨铮铮的将军也有柔情的一面,为了给母亲尽孝不惜动用“特权”, 这种真性情的人也是很值得人尊重和怀念的。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k19126499204@163.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