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脑手机 > 正文

而立之家是指多少岁 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多少岁

电脑手机
日期·2024-10-10 09:02

而立之年指多少岁

而立之年一般表示男子30岁时。

而立之家是指多少岁 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多少岁而立之家是指多少岁 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多少岁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三十岁

因为其源于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以“而立之年”来称呼年至三十岁的人。

而立之年指多少岁?!~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之年 ér lì zhī nián

【释义】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一般用于男性。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近义词】三十而立,当立之年

拓展资料:中国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说法。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志学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而立之年是三十岁!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10岁以下――黄口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頣

三十而立——人在30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40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50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另一种解释:看清事物的真相,自然的繁衍事实;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并非是一种对自己生命妥协的负面心态,而是对追寻学问、获得人生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大道)

六十花甲——60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六十耳顺——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是指:清楚看明白各人观点不同、欲望不同、处境不同、心态、情绪等的不同,言语表态等等都能够释然,容纳了,但不等于接受了。耳顺,而没有写心顺!

七十古稀——70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另解:已经很稀有了,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孔子在谈到自己精神修养发展过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学”,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学。《论语》中孔子说:“志于道。”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的志于学,就是志于这个道。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是指增加知识。

孔子还说:“立于礼。”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

他说四十而不惑,是说他这个时候已经成为知者。

孔子一生,到此为止,也许仅认识到道德价值。但是到了五十、六十,他就认识了天命了,并且能够顺乎天命。换句话说,他到这个时候也认识到超道德价值。在这方面孔子很像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觉得,他是受神的命令的指派,来唤醒希腊人。孔子同样觉得,他接受了神的使命。有个与孔子同时代的人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所以孔子在做他所做的事情的时候,深信他是在执行天的命令,受到天的支持;他所认识的价值也就高于道德价值。

孔子到了七十就能从心所欲,而所做的一切似乎自然而然地正确。他的行动用不着有意的指导。他的行动用不着有意的努力。这代表着圣人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

应该如何学习?

孔子一生的主要事业是教育。他从事教育近半个世纪,先后有弟子三千。不少弟子学习以后,从事政治活动和教育活动,成为有政绩、有名望的人。孔子的教育事业,对于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和贵族世袭官职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以“学而知之者”为教育对象,他虽然承认有“生而知之者”,而且认为“上智”和“下愚”是不能够改变的,但孔子一生的教育活动并不是以“生而知之者”为出发点的,而是把它作为不必讨论的问题悬置起来。他从来没有具体指出过哪个人是“生而知之者”,也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相反,他明确地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他把注意力放在后天孜孜不倦的学习上。

在教学内容方面,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材。他说,学诗能使人振奋,学礼能使人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学乐能使人的学问得以完成。《论语》中又说“子以四教:文、行、忠、新”,即以四项科目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的“忠”、与人交往的“信”。可以看出,孔子教学内容主要限于政治和伦理,也就是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的“上”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孔子提倡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他自称“好古敏学”,曾经说自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他的学生冉求以“力不足”为理由,不愿学习,他批评说,所谓“力不足”,是走路到半路走不动了,你现在还没有起步就喊“力不足”,这是画地自限,不愿努力。相反,他反复称赞箪食瓢饮,坚持学习而不改其乐的颜回。孔子不仅提倡向书本学习,也提倡向周围的人包括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提倡不耻下问。一些浅薄的人看到他这样,以为素称知礼的孔子原来什么也不懂,孔子却认为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本身就是知礼。

孔子还根据长期教学的经验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他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成为学习的格言。而最有意义的是他提倡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是他的名言。另外,还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孔子还用譬喻法来阐述学与思的结合。

30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由此,人们常说30岁是而立之年。

应该是30左右

指到中年期(30一80)之间

而立之年指的是30岁。而立之年指的是人们可以自立的年龄,后来逐渐成为30岁的代称,人们总是会说三十而立。到了而立之年,我们也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人的一生当年,有些时间节点是相当重要的。比如经常提到的而立之年。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话题。

详细内容 01

而立之年,也就是30岁对人来说非常重要,这个阶段的人们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在这个时候,面对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很多人都希望在而立之年做出一番成就来。

02

出处:

而立之年出自《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03

相关扩展:

和而立之年一起提到的还有:不惑之年(40岁),知天命(50岁),耳顺之年(60岁)。当然还有别的阶段和称呼,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图片。

04

在而立之年,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今后的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去实现。

05

近义词:

而立之年相近的词语有:三十而立 ,当立之年

06

反义词:

而立之年的相反的词语有:乳臭未干,年幼无知,少不更事

而立之年是多少岁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而立之年

读音:[ ér lì zhī nián ]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白话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

汉字笔画:

近义词:当立之年

读音:[ dāng lì zhī nián ]

释义:指三十岁。

出处:《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白话译文: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三十岁。

“而立之年”是三十岁,意思是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读音:ér lì zhī nián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状语。

例句: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发奋读书,所以他在后来创作了不少作品。

“而立之年”的近义词介绍:

三十而立

读音:sān shí ér lì

表达意思:原意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如孔子三十立于礼,现代则多指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指三十岁。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之年 ér lì zhī nián

【释义】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一般用于男性。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近义词】三十而立,当立之年

拓展资料:中国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说法。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志学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而立之年是30岁.

【成语】: 而立之年

【拼音】: ér lì zhī nián

【解释】: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举例造句】: 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 ★鲁迅《导师》

【近义词】: 三十而立

【灯谜】: 30岁

【用法】: 作定语、宾语;指30岁,用于男性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而立之年(30)不惑之年(40)知命之年(50)耳顺之年(60)花甲之年(60)古稀之年(70)

而立之年是30岁。

而立之年,汉语词语,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而立之年”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公务员常识判断,而立之年指的是多少岁?这题没难度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k19126499204@163.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