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IT资讯 > 正文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

IT资讯
日期·2024-10-10 09:08

应急救援的管理制度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云锡股份铜业分公司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突发应对法》、《中华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局应急〔2009〕73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3.1.2结合分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1.3结合分公司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1.8预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分公司的应急工作要求;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分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3分公司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3.1针对分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事故类型的,由经理组织编制分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分公司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3.3.2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由安全生产副经理组织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①分公司专项预案包括: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防洪预案。

②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3.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重点部位(包括重大危险源)3.1 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由所在车间主任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3.4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3.5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急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 应急预案的评审

4.1 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是用于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合符、基本合符、不合符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合符和不合符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

4.1.1 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和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4.1.2 要素评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包括危险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分公司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以简写和省略的内容。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应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4.2 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4.2.1 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包括分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涉及单位负责人和技术人员。

4.2.2 组织评审。评审工作由经理或安全生产副经理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现场处置方法的评审,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4.2.3 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编制组织者应认真组织分析评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4.2.4 批准印发。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由经理签发,现场处置方案由安全生产副经理签发。

5 应急预案的备案

5.1分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个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股份公司安全环保部备案。并提交以下资料:

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谁意见。

应急预案文本和电子文档。

5.2分公司应向接受备案的上级主管部门,领取备案登记证明。

6 应急预案的实施

6.1分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6.2 各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法。

6.3 应急预案要点和程序应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6.4分公司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时,同时制定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6.5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应急预案看出修订意见。

6.6 应急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6.7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修订。

分公司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人华表发生变化的。

分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6.8 分公司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的。

6.9分公司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各单位必须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6.10 若发生事故,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股份公司安全环保部和市安监局。

主要是三方面

对的详细全面的分析

第二 对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

第三 对的回顾以及制定预防性措施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9)_预案导则

b)信息上报

1 范围

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附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

3.3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 工作 ,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 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预案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检测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 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受、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 应急响应

6.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的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 处置措施

6.5.4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媒体、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 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可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及人员通信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 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 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7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7.1 事故风险分析

7.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 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 处置措施

8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8.1 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分局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露、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应遵循什么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毒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应急处置的一般原则

发生毒物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应分头采取以下措施:按报送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通知停止周围一切可能危及安全的动火、产生火花的作业,消除一切火源;通知附近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严禁闲人进入毒区。

进行现场急救的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

①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抢救时必须分组有序进行,不能慌乱。

②救护者应做好自身保护——戴好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好防毒服后,从向快速进入事故现场。进入事故现场后必须简单了解事故情况及引起伤害的物料,清点现场人数,严防遗漏。

③迅速将患者从向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安全地方。转移过程应注意:

a.移动病人时应用双手拖移,动作要轻,不可强拖硬拉。

b.应用担架、木板、竹板抬送伤员。

c.转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移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通畅,去除领带、解开领扣和裤带、下颌抬高、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污物。

④救护人员在工作时,应注意检查个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如发现异常或感到身体不适时要迅速离开染毒区。

⑤假如有多个中毒或受伤的人员被送到救护点,应立即在现场按以下原则急救:

a.救护点应设在向、交通便利的非污染区,但不要远离事故现场,尽可能保证有水、电来源。

b.救护人员应通过“看、听、摸、感觉”的方法来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和心跳:看有无呼吸时的胸部起伏;听有无呼吸时的声音;摸颈动脉或肱动脉有无搏动;感觉病人是否清醒。

c.遵循“先抢救、后治病、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分类对患者进行救护。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 应该向什么方向疏散

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一、隔离、疏散方向疏散。避免有毒气体挥发至空气中引起中毒现象。另外还需要向高处跑,避免液体化学物质向低处汇集。

危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处理基本程序

1.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2)应向侧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发生化学品事故后,尤其是泄露事故,不管是逃生疏散,还是救援指挥,都应遵循、上坡和上游原则。

逃生疏散应向、上坡和上游方向;要进入事故现场救援指挥,应从、上坡和上游方向进入。

风的处,避免化学物品因挥发而给人带来危害

根据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相应的处理。

逆风方向。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k19126499204@163.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