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IT资讯 > 正文

石钟山记拼音 石钟山记拼音版全文古文之家

IT资讯
日期·2024-10-10 09:07

窍的拼音

通假字的读音和被通假字的读音本来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因为语音的发展,一部分通假字在现代汉语里的读音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已经不同了,一部分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依然相同。

窍的拼音是:qiào。

石钟山记拼音 石钟山记拼音版全文古文之家石钟山记拼音 石钟山记拼音版全文古文之家


窍的笔顺:丶丶フノ丶一丨一一フ。

详细释义

1.【名】形声。从穴,巧声。本义:孔,洞。

2.【名】同本义。

空中而多窍。——《石钟山记》

3.【名】又如:窍穴(洞穴;窟窿);窍隙(孔洞;缝隙);窍星(小洞);窍坎(洞穴);窍窦(孔穴);窍凿(洞穴);窍木(中空之木)。

4.【名】指耳鼻目口等器官之孔。如:七窍流血;上窍;下窍;七窍;九窍;窍牖(指九窍)。

字形演变

字形解析

窍:形声字。穴表意,表示与洞、穴有关;巧表音。篆书也是形声字。穴表意;敫(jiǎo)表音。窍的本义是孔,洞。

窍的组词:

1、七窍生烟

读音:qī qiào shēng yān

解释: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至极;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例句:听到他不告而别的消息,老李气得七窍生烟,双脚直跳。

2、鬼迷心窍

读音:guǐ mí xīn qiào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

例句:我真象从前的人说的“鬼迷心窍”了,现在可算把鬼打跑了!(赵树理《表明态度》)

3、窍门

读音:qiào传的读音是(chuán、zhuàn) mén

解释:比喻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例句:老师常说,解题时一定要开动脑筋找窍门。

4、诀窍

解释:关键性的好办法

例句:通往成功的诀窍就是付出努力。

文言文通假字的音读哪个

《不》在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

1. 古文中的“通假字”读音是什么 读音是 [tōng jiǎ zì] 【1】通假字,是泛指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2】分类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1)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2)异体字 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3)通假字 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3】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4】通假字与借假字的区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

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

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96333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2. 古文中通假字一定是读通假字的音么

一般说来,通假字应当读被通假字的音。例如,罢,本读ba,借作“疲”字,应读pí;内,本读nèi,借作“纳”字,应读纳。这些,古汉语字典里都有说明,只要留心查阅就不会错。

在古诗词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字,这些字,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些字按古代的音韵规则来说,应该发某个旧读音,但是在现代汉语规范音中却找不到这个旧读音。这时,就应该以今天的现代汉语规范音来读。

古诗词虽然讲究音韵,但当时并没有像现在的汉语拼音这样严密完善的记音系统,因而许多字的读音追究起来十分复杂,有的已不能准确查考其读法了。遇到此类特殊情况,应该统一到现在规范音的标准上来,这样更便于教学。

扩展资料:

分类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巴金 《灭亡》第六章:“ 李冷 一到上海,就受到逐渐澎湃起来的新思潮底洗礼。”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

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同”与“通”的区别

“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回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例:在现在课本中出现的“a本来写作b”,则a为通假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观看文言文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 观古文中的意思 1、动词,仔细看,如: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2、动词,观察,如: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动词,,如: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4、动词,观赏,如: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动词,阅读,如: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名词,景象,如:

7、名词,如旧观,外观,比较少见。

2. “看”用文言文怎么说

看用文言文可以说成:视

一、看拼音:kàn

1.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书。~电影。~了他一眼。

2.观察并加以判断:我~他是个可靠的人。你~这个办法好不好。

3.访问:~望。~朋友。

4.对待:~待。另眼相~。别拿我当外人~。

5.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好了。

二、视拼音:shì

1.看:~力。~线。近~。熟~无睹。

2.看待:轻~。重~。藐~。一~同仁。

3.考察:~察。巡~。监~。

4.姓。

文言版《说文解字》:看,睎也。从手下目。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整队时,以指定人为标准排齐站在一条线上。

2.看病[kàn bìng]

(医生)给人或动物治病:王大夫不在家,他给人~去了。

3.看到[kàn dào]

看见,见到。

4.观看[guān kàn]

特意地看;参观;观察:~景物。~动静。~足球比赛。

5.看开[kàn kāi]

不把不如意的事情放在心上:看得开。看不开。对这件事,你要~些,不要过分生气。

6.好看[hào kàn]

爱看;喜欢看。

3. 看到,见到用古文怎么说

“看到”古文:望、观、顾、瞥、瞧、视等。

“见到”古文:睹、会、阅、访等。

一、古文“看到”:

1、望 [wàng]:古字形像一人站立地上张大眼睛远望的样子,本义指向远处、高处看。

组词:看望、望月、仰望、张望等。

2、观[guān]:意为,看,察看,视觉,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组词:观看、观察、观赏、观光等。

3、顾[gù]:意为回头看;泛指看。

组词:回顾、光顾、举目四顾、惠顾等。

4、瞥[piē]:本意是指目光向下歪斜地扫了一眼,很快地看一下。

组词:瞥见、一瞥、瞥视、瞥见等。

5、瞧[qiáo]:本意解释作看。可做形声词和动词。

组词:瞧见、细瞧、观瞧、瞧扁等。

6、视[shì]:主要的意思为看,还用来表示看待、看望等意思。

组词:忽视、无视、藐视、等。

二、古文“见到”:

1、睹[dǔ]:本意有察看,明白、懂得的意思。

组词:目睹、有目共睹、熟视无睹、耳闻目睹等。

2、会 [huì]:本意有见面;会见的意思。

组词:会面、约会、相会、幽会等。

3、阅[yuè]:本意有看,察看;经历, 容许的意思。

组词:阅览、阅读、检阅、阅历等。

4、访[fǎng]:本意有访 问,探问,向人询问调查,与国之君晤谈。

组词:访客、回访、拜访、互访等。

4. 看在文言文里的全部意思~

(1)会意。字从手,从目。“手”与“目”联合起来表示“用手遮光远望”。本义:在户外日光下用手加额遮光而远望。说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经常做这个“用手遮光远望”的动作。

(21.看齐[kàn qí])同本义 。

看,睎也。(睎,望也。)——东汉·许慎《说文》

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3)又如:这棵雅致的常青树很好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世说新语·德行》

(5)又如:看理(探听),看家(方言。探亲;看望家庭);看视(探望;问候)

(6)瞧、观看 。

出门看伙伴。——《乐府诗集·木兰诗》

晓看红湿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又如:看着(眼看着);看镜(照镜子);看电影;看戏;看拉不上(瞧不顺眼);看乔(误解,小看);看街(一种临街开的窗户,装有槅子,可以观看街景)。

(8)料理、准备 。

急炊香饭来看客。——范成大《田家留客行》

(10)估量 。

看君颖上去,新月到应圆。—— 李白《送别》

(11)又如:看小(,看不起);看长(看得远,有远见);看候(照看,察看情况)。

(12)看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世说新语·雅量》

(13)阅读。

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世说新语·文学》

(14)又如:看书;看报。

(15)观察;察看。

帝微服往看。——《世说新语·术解》

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三国志·周鲂传》

(16)认为。如:你看这个行不行的通?

(17)看顾;照料,料理。如:看视(照顾,看待);看觑(看;照料,照顾);看取(照看;照顾;观察;估量);看当(看待,照料)。

(18)观赏。如:看耍(观看玩耍);看棚(临时搭建的看台);看街(可以观赏街景的窗户)

(19)听,闻 。

南岳后,累任作祠官,试说与君看。—— 宋·刘克庄《楼》

(20)物色 。

(21)当心。

你倒是去罢,这里有老虎,看吃了你。——《红楼梦》

(22)又如:看野眼(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这个大概就是它所有的意思了 百科上有 以后你要是想查某个字 可以去百度百科、/view/258475

5. 观字在文言文中句子里的解释

guān

①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②观察;考察。《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观公子。”

③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④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⑥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guàn

②宫廷中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台榭。《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③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6. 在文言文中表示看的字有哪些

在文言文中表示看的字有:视、端、观、阅、见、睹、瞻、览、顾。

1、视

视,发音shì,主要的意思为“看”,如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还可表示亲临某事的意思,如视事、视察。另外还用来表示看待、看望等意思。

3、观

观,看,察看:视觉。对事物的看法,分为心观与眼观。

4、睹

睹(dǔ),汉字,动词,有察看,明白、懂得的意思。

5、瞻

瞻是一个汉字,读音为zhān,左右结构,部首为目,形声,从目,詹(zhān)声。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瞻还有仰慕等意思。

7. 观奕 古文 翻译

原文

予观奕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奕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奕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奕者之不若己。

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过错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错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错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过失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错,自己检查自己的过错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启示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徐”字的拼音是什么?

(4)探望、问候。

拼音:xú

释义:

部首:彳

笔画数:10

笔画顺序:撇撇竖撇捺横横竖撇捺

五笔输入法:twty

1、【动】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

徐,安行也。——《说文》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

散开〖spread〗

执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

2、【形】 缓慢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

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

此事当徐议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徐而察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徐以杓酌油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3、(1)【名】 古州名。古徐州的简称,古九州之一。古徐州约在今江苏、山东、安徽的部分地区。汉以后各代皆置徐州,辖地常有变更,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多以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或下邳(今江苏邳县)为治所

(2)古国名仁义而徐亡。——《韩非子·五蠹》

(3)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周初建立徐国,后为吴国所灭。如:徐方(指古徐国);徐宅(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国)

(4)姓氏。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的人) ——《战国策·燕策》

常见词组:

1、徐步 :缓慢地步行

2、徐缓 :延缓;缓慢

3、徐来 :〖风〗轻缓吹来,常用清风徐来

4、徐娘:指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南史》:“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因用以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

5、徐图:从容地设法谋取 ;徐图歼击。

6、徐徐∶速度或节奏缓慢地;(红旗徐徐升起)

7、徐州:江苏西北部城市,津浦和陇海两铁路的交点,有煤炭、机械、化学、冶金等工业,并有云龙山、云龙湖等名胜古迹

参考资料

在线新华字典:

察的拼音和组词

拼 音

chá

部 首 宀 笔 画 14

五 行 金

繁 体 察

五 笔 PWF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

2.(Chá)姓。

相关组词

洞察

[dòng chá]

(动)观察得很清楚:~是非。[近]洞悉。[反]茫然。

观察

[guān chá]

(动)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近]察看。

考察

[kǎo chá]

(动)①实地观察调查:~民情。[近]考查|视察。②深入细致地观察:~报告|~教育|勤于~和思索。

勘察

[kān chá]

(动)开矿或工程施工前,对地形和地质构造及地下资源情况等进行实地调查:~现场|实地~|~矿产资源。也作勘查。[近]勘测|勘探。

明察秋毫

[kēngqiāngmíng chá qiū háo]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很清楚。

察言观色

[chá yán guān sè]

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觉例如:察

[jué chá]

(动)发觉;看出来:其中的破绽丝毫没有~。[近]发现。

访察

[fǎng chá]

通过访问和观察进行调查。

[xún chá]

1.巡行察访;巡视。

诊察

[zhěn chá]

诊视察验病情。

察的拼音:chá

察组词:警察,督察,观察,考察,监察,

童的拼音怎么写

2. 引申为冲击。

童的拼音:[tóng]笔画数:12画,部首:立。动画:童的笔顺。一级汉字,编号2735。

童6.照料:照~。衣帽自~。组词

童年、格林童话、返老还童、童话、童谣、童装、儿童、童星、神童、娈童、儿童文学、童趣、儿童乐园、牧童、童颜、童第周、金童玉女、儿童心理学、童养媳、仙童、儿童剧、梓童、儿童节、童子、六一儿童节、童心、童言无忌、天童寺、童贞、童叟无欺、女童、童歌、童童、童子军、童真、童心未泯、童工、善财童子、儿童院、童声,含童的成语

基本字义

小孩子:儿童。童工。童谣。童话。童心。童趣。童真。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童儿。没有结婚的:童男。童女。童贞。未长成的:童牛(没长角的小牛)。秃:童山。头童(喻人秃顶,如“童童齿豁”)。古同“瞳”,瞳孔。姓。

(1) (形声。重省声。( qiān),罪。本义:仆)

得童仆贞。——《易·旅》

童子执帚。——《仪礼·既夕礼记》

小童持斧。——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童奴(仆役);童隶(犹童仆);童仆(家僮和仆人);童妾(婢女;小妾)

(4) 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child]

不与人较文言文翻译

1. 《不计人过》古文翻译 译文

宰相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同朝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于是吕蒙正制止了同僚的行为,不让(那位同僚)查问。

下朝以后,他的同僚们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追究。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予追究,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肚量,气度)

扩展资料

原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人物介绍

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宋代家,河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

太平兴国五年(980),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端拱元年(988年),罢李昉,拜吕蒙正为宰相。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 关系极为融洽。淳化二年(991年),谏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蒙正受牵连,被罢贬为吏部尚书。

真宗即位(998年),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帝之恩,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

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2. 文言文《不计人过》翻译

不喜计人(过) 过的意思: 过失

第二句不是遂,而是遽,是急忙的意思

翻译:时人皆服其量 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译文是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3. 文言文鸟不畏人的翻译

鸟不怕人。畏:畏惧 害怕。

这句话出自东坡杂记《爱鸟》,作者苏轼。原文为:

吾惜少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翻译白话版《说文解字》:看,睎,远望。字形采用“手”和手下的“目”会义。为: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65663433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这是一篇杰出的寓言散文,首段记作者母亲因吃斋行善,故“ 恶杀生”,禁捕雀鸟,任其生长繁息,使众鸟不畏人 捕而与人亲近,实际上起到保护鸟类的作用。次段是以“有野老言”,道出他希望表达的愿望:鸟类因有人类保护而免于猛禽的伤害,隐喻朝廷官府应保护平民,防止坏人侵害。并借此暗讽朝 败、官吏残害的现实,如文末引“苛政猛于虎”一语,使全文主题突出,寓意深刻。行文流畅,平易自然,轻描淡写,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庭院鸟语花香的美景。然而,在平淡自然中显出“ 猛于虎也”的雄奇,使文章显得不同凡响。

4. 文言文不计人过译文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同。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

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

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

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5. 与此不此文言文翻译

解答:

《与》在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

与拼音:yǔ

解释:

yǔ①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②结交;交好。《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③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也。”④通“举”。整个;都。《涉江》:“~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

《此》在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

此拼音:cǐ

解释:

cǐ①指示代词,与“彼”相对。《石钟山记》:“~世所以不传也。”《鸿门宴》:“~天子气也。”②这样;这般。指代事物或行为的状态、程度。《庖丁解牛》:“善哉!技盍至~乎?”《察今》:“求剑若~,不亦惑乎

不拼音:bú

解释:

bú①不,表一般否定。②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决,何也?”③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①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

《此》在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

此拼音:cǐ

解释:

cǐ①指示代词,与“彼”相对。《石钟山记》:“~世所以不传也。”《鸿门宴》:“~天子气也。”②这样;这般。指代事物或行为的状态、程度。《庖丁解牛》:“善哉!技盍至~乎?”《察今》:“求剑若~,不亦惑乎

6. 不记人过文言文翻译,要用白话文翻译,不是教科书版翻译

不记人过(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

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毋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3.汹涌澎湃 xiōng yǒng péng pài[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服其量。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译文)宰相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他出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同朝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当上副宰相?”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

吕蒙正同在朝廷做官的臣子听见这件事非常愤怒,下令寻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的行为),不让(那位同事)查问。下朝以后,他的同事们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追究。

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量。

朝有哪些反义词?

巡察

朝的反义词 :夕、暮、野。

1、夕

【拼音】xī

【解释】太阳落的时候;傍晚。

【出处】先秦 无名氏《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2、暮

【拼音】

【解释】傍晚。

【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3、野外

【拼音】yě

【解释】由郊外引申为旷野、田野、偏僻之地、边境等,再引申为质朴、粗鄙、蛮横、不受拘束等,还引申为民间(与“朝”相对)、非正式的等。

【出处】先秦 无名氏《诗经·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朝组词

热火朝天、朝夕、朝思暮想、四脚朝天、有朝一日、春朝、班师回朝、朝气蓬勃、改朝换代、北朝、朝代、历朝。

朝夕端:仔细地看。

【拼音】[ zhāo xī ]

【解释】一天到晚,形容时时。一天之内,形容时间极短促。

【出处】唐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

洪水洪的拼音是什么

①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礼记·礼运》:“游子观之上。”

洪hóng

①<名>大水。屈原《天问》:“~泉极深,何以寘之。”

②<形>大。《观沧海》:“秋风萧瑟,~波涌起。”《石钟山记》:“水石相搏,声如~钟。”

【洪笔】大手笔,比喻擅长写文章。

【洪化】宏大的教化。

【洪磐pán烈】盛大的功业。

洪水猛兽

【拼音】:hóng shuǐ měng shòu

【解释】:猛兽:残食人畜的野兽。比喻极大的祸害。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宁。”

【示例】:当初革命军来了,以为全是~一般的家伙,原来倒不少我辈中人。 ★叶圣陶《丁祭》

【近义词】:后患无穷、祸不单行、天灾

【语法】:作主语、宾语;比喻为害极大的人或事物

您查询的是:洪水

查询结果:共包含 2 个汉字,总笔画数 13 画。

去除重复汉字后:共包含 2 个汉字,总笔画数 13 画。

以下为单个汉字笔画数:

9 画hóng洪

4 画shuǐ水

洪水拼音:

[hóng shuǐ]

读音:[hóng]

[hóng shuǐ]

铿怎么读拼音?

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复以本官入相。吕蒙正为官清廉,曾有人献古镜,言能照二百里,蒙正笑而却之道:“我脸不过盆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闻者叹服。至道元年(995年),太宗再度罢贬吕蒙正,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间,政尚宽静,事多委任属僚,其总裁定夺而已。

铿 keng

部首: 钅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12

铿(1)

铿kēng

(2)

(形声。从金,坚声。本义:象声词) 同本义 [clang;clatter;caugh]

(3)

投置琴瑟的声音。如:铿尔(把琴放下时发出的声音);铿枪(乐器声)

(4)

金石相击的声音。如:铿耾(钟磬声);铿鈜(钟磬声。同铿耾。钟鼓声);铿鍠(金石声);铿铿(金石相击声);铿镗(象声词。敲击金属瓦石的声音)

咳声

其动铿禁瞀厥。――《素问》

铿(1)

铿kēng

(2)

碰撞;撞(9)又如:看下(准备,收拾);看坐(安排坐位;关照坐下);看活(服侍;照顾);看斋(准备和尚的饮食);看坐儿的(戏院里帮观众安排座位的人);看板娘(方言。指商店的女服务员)。击 [bump against;collide;impact]

(3)

又如:铿拊(弹琴)

铿锵

[clangorous;sonorous] 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

铿然

kēngrán

[clang;clatter] 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宋·苏轼《石钟山记》

铿(铿)

kēng ㄎㄥˉ

象声词:大皮鞋走在石板路上~~地响。

〔~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郑码:PKXB,U:94FF,GBK:EFAC

笔画数:12,部首:钅,笔顺编号:311152254121

铿的拼音:

[kēng]

[部首]钅

[笔画]12

[释义]形容响亮的声音。

keng,音平,平常我们说的声。

该字读作keng(声)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k19126499204@163.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