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IT资讯 > 正文

软件工程技术部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

IT资讯
日期·2024-10-10 09:15

内部审核检查表

1.目的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确保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2.适用范围适用于永新同方公司内部质量审核工作。3.引用标谁ISO19011—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4.职责4.1管理者代表4.1.1负责制定公司年度质量审核,下达审核命令。4.1.2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员。4.1.3评审审核报告,并向管理评审参加人员报告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4.1.4帮助解决在纠正措施要求方面解释上的不一致或反映延迟的问题。4.2软件工程技术部4.2.1负责实施公司年度质量审核。4.2.2组织和审核小组的工作。4.2.3负责在公司内部贯彻ISO9001:2000标准。4.3审核组长4.3.1协助管理者代表挑选审核员。4.3.2按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工作,起草部门审核报告,对审核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负责。4.4审核员按本程序准备、实施、报告审核工作。4.5受审核方4.5.1将审核目的、范围通知全部有关人员,指派专人陪同审核组。4.5.2提供、保证审核过程有效运行所需的资源,配合审核员工作。4.5.3负责实施审核结果导致的纠正措施。4.6受审核方陪同人员4.6.1熟悉本部门审核范围的实际工作流程及审核需要使用的标准和质量手册。4.6.2联系双方,交换信息。4.6.3起到见证作用。5.工作程序5.1每年年初管理者代表制定公司年度质量审核,报公司批准。根据年度质量审核,软件工程技术部组织内审员对公司质量审核所有与质量有关的部门并覆盖所有质量体系要素。5.2软件工程技术部根据审核报告及如下特殊情况:①发生质量问题或用户投诉;②内部机构、层、质量方针、目标等发生变化;③即将进行第三方复审。向管理者代表提出追加内审频次的建议,管理者代表决定是否追加内审频次。5.3审核前的准备5.3.1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组长具体组织内审工作。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的确定应与受审核方无直接,且征得受审核方同意。5.3.2软件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审核小组,必要时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审核小组成员需经管理者代表批准。5.3.3审核小组以ISO9001:2000标准、质量、合同、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收集和审阅受审核部门与质量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南、重要的质量记录等。5.3.4审核组长依据年度质量审核制定,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提前七天通知受审核部门。5.3.5审核员在实施审核五天前编写完成《质量审核检查表》,经审核组长审阅后,作为现场审核提纲。检查表应突出典型的质量问题,写清具体的调查方法。5.3.6受审核部门确定陪同人员。5.4实施审核5.4.1首次会议。审核组长召集由审核组全体成员、受审核方参加的首次会议,绍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声明审核仅是抽查。双方共同确认审核以及中间会议和末次会议的日期、时间,澄清审核中不明确的内容,听取受审核方简要的工作汇报。5.4.2现场审核。审核员依照审核和《质量审核检查表》,利用个别、集体谈话,观察现场、检查资料等方式进行审核并记录。5.4.3不合格项的确定和不合格报告的编写。①发现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审核员做好记录,报请审核组长,以确定是否扩大检查数量来获得必要的证据。②对现场审核所取得的客观证据,审核员必须妥善保管,作为《不合格报告表》的附件。③确定不合格项后,审核员要求受审核方负责人对不合格事实进行确认。确认后,审核员填写《不合格报告表》,包括受审核方提出的纠正措施建议及完成日期。④对于虽未构成不合格,但有变成不合格趋势的问题,审核组作为“观察项”向受审核方提出。5.4.4末次会议前,审核组长召集审核员会议对观察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受审核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做总体评价,并与受审核方及时沟通,力求比较一致。5.4.5末次会议。整理好资料后,审核组长召集审核员和受审核方参加末次会议,宣读说明不合格项的数量、分类等,全面总结受审核部门的质量工作优缺点,回答受审核方提出的问题,通知审核报告发送的日期。末次会议记录归档。5.4.6编写部门审核报告。①由审核组长编写部门审核报告,并附以所要求的全部表格和审核过程中形成的全部资料,签名后交软件工程技术部。审核报告的内容:审核员、审核的目的、范围、日期;审核的依据文件;审核员、受审核方参加人员;审核综述;不合格项及纠正措施。②软件工程技术部及时将报告送交管理者代表并汇报审核实施情况。③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由软件工程技术部十天内发至报告所涉及的部门。5.5纠正措施5.5.1审核结束后,受审核方提出的纠正措施建议经审核员认可和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该措施正式成立。对于公司性的纠正措施,管理者代表召集受审核部门、软件工程技术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制定纠正措施,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受审核部门落实。不合格报告表发放范围同审核报告。5.5.2审核组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督促按期完成,纠正措施完成后,审核员对纠正措施完成情况进行验证,并及时将复查结果记录《不合格报告表》上,原件留软件工程技术部,副本交受审核方保存。5.5.3如在协议期限内未完成纠正措施,管理者代表进行跟踪,必要时报请解决。5.6对整个质量体系的汇总分析和每次内审报告的编写5.6.1对各部门、各要素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①软件工程技术部根据每次审核的观察结果及时填写《不合格项分布表》②审核结束以后,管理者代表召集软件工程技术部、各审核组长对公司的质量体系情况进行一次总的分析。③确定不合格项数目、分类、性质,与上一次内审结果进行动态比较,总结分析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5.6.2编制全面审核报告:①由软件工程技术部编写一份全面审核报告,为层定期管理评审提供依据。②审核报告内容包括:内部质量审核完成情况、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审核组长、成员、受审核部门、不合格数量、主要不合格项的说明及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对整个质量体系的总评价及各种附件等。5.7软件工程技术部将审核报告送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报告所涉及的部门。5.8内部质量审核的记录(各种表格、记录单等)依据《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办理。6.质量记录各种质量记录表

软件工程技术部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软件工程技术部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


软件工程技术部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


软件工程技术部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这里有份你可以 参考一下,谢谢!

内审检查表(硬件)

受审核部门: 审核员: 审核时间:

审核要素 审核子条款 审核方法 审核材料或活动 审核记录 审核结果

5.1人员 5.1.1 审查材料 1、 查人员一览表,关键岗位人员是否有任命文件,聘用人员是否劳动合同,

2、 关键岗位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资格

5.1.2 审查材料 1、所有抽样、检测、授权签字人的能力证明及技能确认的记录如上岗培训、考核记录、上岗证书

5.1.3 审查材料 1、 人员培训程序

2、 人员年度培训

3、 人员培训记录包括检测技术、法规、体系培训

5.1.4 审查材料 1、培训中人员的监督规定及其记录

5.1.5 审查材料 1、 人员技术档案是否进行了管理,如保持更新

2、 人员技术档案是否包括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材料

5.1.6 审查材料 1、授权签字人是否具体工程师以上职称,有本专业领域工作证明、培训证明、工作经历

5.1.7 审查材料和询问 1、 授权签字人的任职条件规定是否满足要求

2、 是否熟悉业务

5.2设施和环境条件 5.2.1 现场查看 1、对照标准规范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5.2.2 审查材料 1、 相关程序文件及标准

2、 核查配备的设施和记录

5.2. 3 审查材料现场查看 1、 安全作业程序的完整性

2、 是否有安全控制措施,是否配备相关安全设备、检查记录

3、 是否有应急措施、配备应急设施、检查记录

5.2.4 审查材料现场查看 1、 环境保护程序的完整性

2、 是否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

3、 对三废是否有处理记录

4、 是否有应急措施、配备应急设施、检查记录

5.2. 5 审查材料 1、区域间是否有不利影响,是否有效隔离

5.2.6 审查材料现场查看 1、 检查是否有限制进入的标识

2、 是否有对进入环境受控的规定

3、 是否有相关的内务管理文件规定

4、 检查记录

5.3检测方法 5.3.1 审查材料 1、 检验方选择法的控制程序

2、 检查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发放记录

3、 抽查报告标准是否使用的适宜

4、 对于标准不规范的是否有作业指导书补充

5.3.2 审查材料 1、 检验标准是否现行有效

2、 标准变更是否报发证部门确认

3、 对新的标准方法是否进行了确认

4、 方法变化是否有重新确认

5、 有无作废标准在使用

6、 是否有新项目的程序规定

5.3.3 审查材料 1、 现场检查标准方法的有效性

2、 是否方便人员取阅

5.3.4 审查材料 1、查资质认定证书是否采用了标准,是否翻译为中文

5.3.5 审查材料 1、 是否制定了非标准的方法

2、 非标准方法是否进行了确认和验证

5.3.6 审查材料 1、 是否有允许偏离的程序

2、 是否有客户委托检测合同

5.3.7 审查材料 1、 是否有数据转换的程序及其有效性

2、 抽查检验报告及原始记录是否按规定进行了计算及数据转换

3、 是否有专人进行网络维护和数据保护

4、 计算机应用文件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5.4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 审查材料 1、《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2、设备一览表及设备能力分析

3、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修、保养、报废、标识等相关记录。

4、设备维护保养和记录

5.4.2 审查材料 1、《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2、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修、保养、报废、标识等相关记录。

5.4.3 审查材料 1、 是否有租用、借用和使用外部设备?

2、 租用、借用和使用外部设备的相关记录。

5.4.4 审查材料 1、 仪器设备作、使用和维护作业指导书

2、 作人员培训记录及上岗证书

3、 重要设备授权人员作的文件

4、 相关文件的发放记录。

5.4.5 审查材料 抽查30%的设备档案,检查其材料内容是否有以下材料:

a) 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

b) 制造商名称、型号标识、系列号或其他性标识?

c) 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

d)当前的处所(如果适用)?

e)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书或其存放地点?

f)所有检定或校准报告和证书及其有效期。

g)设备维护,以及已进行的维护?

h)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维修?

5.4.6 现场查看 1、检查有无超检定周期使用的仪器设备。

2、设备是否有三标识及其规范性

5.4.7 审查材料 1、检查是否有脱离实验室的设备,返回后是否有检查记录

5.4.8 审查材料 1、是否有期间核查的指导书、核查、记录和评价

5.4.9 审查材料 1、抽查校准证书是否有校正因子,是否在记录中得到使用,对数据的修正

5.4.10 审查材料 1、是否有未经定型的设备,是否有相关的证明文件

5.5量值溯源 5.5.1 审查材料

现场查看 1、实验室是否制定了设备检定或校准、确认的总体要求?

5.5.2 审查材料 1、是否有不以能溯源到基准的设备。是否有比对、能力验证的确认和记录评价

5.5.3 审查材料 1、 计量器具检定

2、 抽查30%的设备,是否在有效期内。对于校准证书是否有确认记录

3、 暂停使用的仪器是否进行了封存或标识。

5.5.4 审查材料 1、 是否有参考标准及其档案?

2、 参考标准的检定?

3、 参考标准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4、 参考标准的使用记录

5.5.5 现场查看 1、 是否使用标准物质,有无证书

2、 有无标准物质一览表

5.5.6 审查材料 1、 程序文件对标准期间核查的规定

2、 标准物质核查的、记录和评价

5.5.7 现场查看 1、 标准物质的管理是否保证标准物质的持续有效性

2、 有无误用标准物质的情况及补救处理措施

5.6抽样及样品管理 5.6.1 审查材料 1、抽样及样品管理程序是否完整,是否覆盖了抽样、保护、存储、保留和清理

5.6.2 审查材料 1、 是否有抽样及抽样、抽样记录

2、 样品的制备记录

3、 样品的流转、处理记录是否符合程序的规定

5.6.3

5.6.4 审查材料 1、抽查抽样记录10份,检查记录信息的完整性,填写的规范性,如有偏离是否有详细说明

5.6.5 审查材料 1、 检查委托检验协议10份,样品的接收记录填写是否符合要求,异常情况是否有说明

2、 询问接样人发现样品不适合时如何处理

3、 收样记录是否详细

4、 样品的存放区域是否符合样品的标识

5.6.6 审查材料 1、 样品标识的填写完整性,性标识与流转单是否一致

2、 样品状态是否与检验状态一致

5.6.7 审查材料

现场检查 1、 样品保管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 样品登记内容是否齐全

3、 抽查10份样品的标识及保管条件的符合性

4、 样品流转是否有相关人员的签名

5.7质量控制 5.7.1 审查材料 1、 质量结果控制程序的完整性

2、 在标准更新、人员交替、设备变化等情况下的记录

3、 年度质量控制及实施和评价情况

5.7.2 审查材料 1、是否有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

5.8结果报告 5.8.1

5.8.2

5.8.3

5.8.4

5.8.5 审查材料 1、 检验报告的管理程序是否完整

2、 抽查30份检验报告,覆盖所有类别和参数,检查报告的规范性、结论的准确性

3、 报告内容是否满足准则的要求

4、 是否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 报告对检验方法的偏离是否有说明

6、 报告结论是否准确

7、 需要时是否有不确定度的信息

8、 需要时是否有分包的信息

9、 报告的管理完整,包括任务单、流转单、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图表、报告发放登记

10、 报告的性标识,有无重号

5.8.6 审查材料 1、 需要时数据的传送是否安全、保密、完整、有效

2、 有无电子传送的记录

5.8.7 审查材料 1、 手册有无对报告更改的规定,是否符合准则的要求

2、 更换报告的记录

急需一份简单生产部内审检查表~~~~

以下表单供你参考,你可以根据这个表单结合你公司实际做一个表,那样效果更好。内部审核检查表NO:受审部门:生产部 编制/日期: 审定/日期: 序号检查内容涉及条款参考文件检查方法检查结果记录1a.组织是否已确定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b.是否获得了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包括产品特性、作业指导书等。c.使用的设备、测量和装置是否满足需要?d.是否对使用设备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e.有哪些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是否对其实施了活动?f.是否设置了点,是否合理、正常和有效?g.人员是否具备条件和资格?h.是否对产品放行的条件、方法进行了规定?是否正确实施?i.在交付后的工作中承担什么?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COP10COP11COP03COP14(1)询问生产部:如何确定和策划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策划的结果能否确保这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贯彻实施情况如何?(2)现场抽检1~2个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2~3个一般过程,了解过程管理状况。确认:a.是否得到了过程控制所需的表述产品特性信息的文件,包括产品标准、;图样、合同要求等。b.对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如对关键和比较复杂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之类的文件。c.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得到配置,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d.生产过程中,有关执行人员是否遵守工艺规程等文件的规定。e.对过程参数和有关的质量特性是否进行了监视和测量并做好了记录。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对关键和特殊过程进行有效控制。f.是否有设备用、管、修的管理制度,是否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状态。g.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3)询问生产部是否规定了产品放行的条件、方法,并在现场抽查2~3批产品的检验记录,核实一下是否都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后才放行。(4)查询如何配合营销部作好售后服务工作。 2a.是否以适宜的方式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是否制定了有关标识的规定?标识用的标签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b.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可能是自身规定或合同要求),其产品的标识是否具有性,并加以记录?c.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有无问题?7.5.3标识和可追溯性COP09(1)询问生产部: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情况。确认:a.是否有文件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b.标识的方法、方式是否有明确规定。c.生产过程中产品/物料移动后是否能及时移植标识(必要时),是否作出了规定。d.对有可追溯性的场合,是否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性标识。e.对于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有规定性记录。f.对标识的管理(如标签、印章等的管理)是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现场抽查车间标识情况。确认:a.是否对产品进行标识,标识方法、位置是否正确。b.在生产过程中标识移动后是否及时移植。c.对有可追溯性的产品是否保持性标识,是否做了记录。(3)抽查2~3种产品的检测状态标识的实施情况,观察有无问题。 3文件控制4.2.3COP05(1)查看各种文件,了解文件受控情况。(2)查看作废文件是否已清除。(3)查看引用的外来文件的受控情况。(4)询问参加文件定期评审的情况。 4记录控制4.2.4COP22结合查阅各种质量记录,查、看、问质量记录保存和使用情况。 5管理承诺5.1质量手册COP24(1)抽查1~3名员工,看其是否了解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1) 查看生产部资源是否充足。 6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质量手册COP24询问2~3名员工,如何看待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如何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相关工作要求并确实实施。 7质量方针5.3质量手册COP24向生产部2~3名员工询问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如何为实现质量方针作出贡献? 8质量目标5.4质量手册COP24(1)向生产部及2~3名员工询问公司的质量目标是什么?本部门的质量目标是什么?(2)查看部门目标的实现情况。 9职责和权限5.5.1 (1)询问生产部生产部在公司中的作用是什么?(2)询问2~3名员工,看其对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是否了解,是否知道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关系。 10内部沟通5.5.3COP28询问2~3名员工,了解他们如何与其他部门(岗位)进行沟通。 11管理评审5.6COP01询问生产参加管理评审的情况,生产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12资源管理6COP12COP13COP24(1)询问生产部,资源短缺时,如何配置?(2)查看人力资源是否充足?与2~3名员工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质量意识。(3)询问员工培训情况。(4)查看工作环境是否适宜。(5)询问参加设备验收的情况。 13产品实现的策划7.1COP02询问生产部如何参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14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COP03(1)询问生产部参加产品要求(合同)评审的情况。(2)查询如何将合同规定转化为生产。 15设计和开发7.3COP04询问生产部是否参加设计评审、设计确认。 16采购7.4COP06COP07查询生产部在采购部选定供应商时的作用。 17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COP11询问参与特殊过程确认的情况。 18顾客财产7.5.4COP08询问如何参与顾客财产的管理,亲查看顾客产品的使用情况。 19产品防护7.5.5COP21(1)查询如何做好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防护工作(包括包装、搬运、保护等工作)。有无在制品、半成品管理办法。(2)查看现场装箱、包装、标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20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6COP17抽查测试设备标识情况,查作工人对设备的熟悉情况。 21内部审核8.2.2COP23(1)询问是否定期接受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如何对待?(2)查阅近1~2次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项报告以及纠正措施的实施与验证记录。 22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3COP11COP16询问生产部是否对生产过程进行了监视和测量,是如何实施的,有无监视记录。 23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COP15COP16抽查2~3个产品的检验实施情况,查看有无问题。 24不合格品的控制8.3COP19询问生产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情况。 25数据分析8.4COP30查看生产部是否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6改进8.5COP20COP31询问参加改进、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情况。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k19126499204@163.com 删除